- 冯敬武;王毅斌;李良钰;谭厚章;
针对生物质成型颗粒纯烧或混烧过程中易出现的炉排下渣困难、受热面结渣腐蚀等问题,文章研究了高岭土与埃洛石对生物质成型颗粒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灰熔点仪、X射线衍射仪和同步热分析仪对成型颗粒灰的熔融温度、矿物相转变、失重特性以及熔融分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成型颗粒燃烧过程中熔融渣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低熔点硅酸钠、钠云母和钠长石;添加高岭土后,灰中Si,Al元素增加,抑制了钠云母与钙长石之间的低温共熔,促使灰中钠云母与硅酸钠消失,石英与富钠钙长石成为主矿物相,并生成高熔点微斜长石和沸石;添加埃洛石后,灰中矿物相变化较小,仅石英的衍射峰显著增强;掺混3%高岭土可将成型颗粒灰的软化温度提高110℃,但不会影响初始熔融温度,掺混相同比例的埃洛石可使成型颗粒灰的初始熔融温度提高近50℃;高岭土和埃洛石能将成型颗粒灰软化温度对应的熔融分数由31.5%分别降低至13.2%和19.6%。
2025年06期 v.43 71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王赵鹤;宋旭东;白永辉;唐广军;吕鹏;王焦飞;鲍卫娜;苏暐光;于广锁;
文章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系统原位研究了生物质颗粒升温过程中载热体对生物质颗粒表观形态变化的影响,探究了CO_2气氛,不同温度下载热体供热对生物质颗粒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质颗粒升温过程中,载热体对生物质颗粒的表观形态变化存在抑制效果,面积收缩率变化速率峰值对应的温度升高50℃左右;在生物质颗粒气化过程中,由于木质素热解,在600~700℃时,生物质颗粒在载热体上的气化速率表现为先快后慢,然后经历短暂的快速气化后,气化反应结束;在750~850℃时,生物质颗粒在载热体上的面积收缩率变化趋势与生物质颗粒单独气化时几乎相同,在载热体供热情况下,生物质颗粒受石墨化影响较小。
2025年06期 v.43 719-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崔景健;李洪强;刘丽芳;蔡澄汉;
文章以芦苇杆和芦苇杆生物炭为原材料开展了制备高热值生物质可燃颗粒的研究,并测试了其物理性能、热学性能和防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炭质量分数为0~50%时,可燃颗粒的密度为1 188~1 304kg/m~3、高位热值为16.75~22.00 MJ/kg、燃烧速率为3.70%/min~3.24%/min、燃烧后残余率为5.33%~7.05%、单位体积热值为19 905.43~28 698.51 MJ/m~3、吸湿率为17.44%~13.66%;当生物炭质量分数为20%时,生物质可燃颗粒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其密度为1 281 kg/m~3、高位热值为18.79 MJ/kg、燃烧速率为3.50%/min、燃烧后残余率为5.97%、单位体积热值为24 075.11 MJ/m~3、吸湿率为14.96%。
2025年06期 v.43 727-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魏源;朱永利;丁嘉;
针对风电场集电线短路故障未及时定位、排除而造成弃风、窝电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辅助电磁时间反演(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风电场集电线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阐述EMTR理论应用于集电线故障定位的优越性,揭示现有EMTR测距方法中假设故障点密度受采样率限制进而产生测距误差的现象;然后,在分析EMTR测距方法与插值思想契合性的基础上,引入插值思想,等效提升信号采样率,形成插值辅助EMTR故障测距方法;最后,结合集电线拓扑,构建故障区域判别矩阵,分析矩阵元素特征,进行故障区域识别,并实现故障点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定位方案仅需要少量测点即可实现准确定位,且有效克服集电线行波采样率相对不足的问题。
2025年06期 v.43 735-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胡万玲;张煦;管勇;叶文涛;马乔乔;
为了提高槽式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减小集热器集热管周向的热应力,文章提出一种新型双螺旋集热管双抛物面槽式空气集热器(简称螺旋集热器)方案,搭建了螺旋集热器与双管翅片形吸热器的双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简称翅片集热器)的热性能对比试验台,结合日光温室集热的应用场景,试验分析了螺旋集热器的热性能,并与翅片集热器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集热器入口空气温度为13~16℃的条件下,螺旋集热器优化后的入口空气流速为5.7 m/s,其最大集热效率为78.3%;在集热器优化后空气流速下,螺旋集热器的平均集热效率为66.4%,螺旋集热器的平均瞬时集热量和平均集热效率比翅片集热器的分别提高了8.9%和5.6%;螺旋吸热器能够改善管壁周围温度分布,进而有效地减小了集热器集热管的热应力;螺旋与翅片集热器的最大火用效率分别为1.58%和1.51%。该研究可为双抛物面槽式空气集热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2025年06期 v.43 746-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彭冬根;彭效;詹镇通;
为了开发更加节能、减排的空调系统,文章建立了太阳能溶液再生的物理、数学模型,对溶液再生过程的瞬态、稳态进行模拟并分析其传热、传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再生传质主要发生于气液交界面,水分以对流扩散的形式传递到再生空气的主流区。在溶液降膜初始阶段,当溶液温度较低时,可能会出现逆再生过程。在稳态的传热、传质研究中,以再生效率作为评价指标,探究各参数变化对装置再生性能的影响,其中空气、溶液温度的提升对装置再生性能具有积极影响;太阳辐射作为再生系统的能量来源,辐射量的增加可将再生效率提高近1.5倍;空气含湿量和溶液浓度的增加会造成再生性能的下降,最高可使再生效率降低80%。文章可为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3 75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晓霞;董利江;朱玉婷;朱霄珣;王瑜;王喜;韩中合;
为了量化风况时序变化下风电场尾流效应造成的损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动态尾流损失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该方法基于三维尾流模型与SCADA数据分析在风速和风向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尾流干扰引起的速度与功率损失。以河北省某陆上风电场为例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受动态尾流影响严重的风电机组占到了机组总数的18%;风力机在径向距离上的合理排布有利于降低尾流效应造成的损失,实际输出功率最低时为理论输出功率的86.9%,对应于评价标准的“较大”等级;风电场在夏季月份(6-8月)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风场的尾流损失较为严重。该方法可为风电场风力机排布与提效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3 764-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帅;聂德邦;任亚君;郝军刚;王富强;朱玲;杨阳;
文章以风电机组、半潜式平台及其系泊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链接库对AQWA进行二次开发,由此建立了漂浮式风、浪、流集成系统全耦合仿真模型OpenF2A,设计了两种冗余式系泊,研究了在风、浪、流载荷联合作用下系泊断裂发生后漂浮式平台系统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系泊发生断裂后,平台纵荡、横荡均出现增大趋势,对机舱振动及塔基载荷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相邻系泊张力瞬间增大,但系泊张力均远低于系泊极限破断力,系泊仍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在系泊断裂时刻,3根系泊方案瞬态效应比2根系泊方案瞬态效应缓和;在风、浪、流耦合作用下,3根系泊系统比2根系泊系统更稳定,可有效减少平台位移及系泊张力的增大幅度,提高系泊系统冗余度。
2025年06期 v.43 772-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文平;张东友;杨茂立;
在降雨天气,当空气中的水滴高速撞击到具有一定粗糙度的风力机叶片表面涂层时,不规则的起伏结构会改变涂层材料的响应特性。文章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单个水滴高速撞击不同粗糙度的风力机叶片环氧树脂涂层进行了计算,分析表面粗糙度对环氧树脂涂层材料应力、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粗糙的涂层表面上,尽管水锤效应会产生较高的接触力和有效应力,但水滴的横向喷射才是导致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因素;粗糙涂层表面上的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不规则起伏结构的凹陷部位;随着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增大,水滴横向喷射产生的横向力作用在涂层表面的起伏结构上,会显著改变材料的塑性应变模式,使塑性应变值和塑性变形区域扩大。
2025年06期 v.43 780-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徐铭辉;王海燕;蒋成博;郭亚楠;李国娇;何国锋;
分布式光伏发电渗透率的升高严重影响了电网系统的稳定性。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技术可以维持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但传统VSG控制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无法抑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二倍频振荡。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和反步控制器的改进VSG控制策略。首先,利用分裂电容,降低系统阶数;其次,在考虑系统滤波器参数摄动的情况下,建立了含有参数扰动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振荡的数学模型;再次,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上述扰动进行估计;最后,利用反步控制得到抑制功率振荡补偿调制信号,优化传统VSG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2025年06期 v.43 786-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樊斌;李学进;赫亚鹏;李欣芪;任春光;韩肖清;
针对直流微电网接入单相交流负荷引起直流母线产生二倍频电压脉动问题,文章从阻抗建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阻抗模型的直流微电网二次纹波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直流微电网二次纹波电压的起源,建立直流微电网各单元的阻抗模型,比较分析了传统控制策略下各变换器在100 Hz处的阻抗大小及功率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带通和带阻滤波器,重塑各关键变换器在100 Hz处的输入输出阻抗,实现储能变换器对二次纹波电流的有效抑制。为进一步降低二次纹波功率对接入直流母线单元的影响,引入有源电容变换器,通过调节有源电容器虚拟电容实现对二次纹波功率的主动控制,从而达到抑制直流母线二次纹波电压的效果;其次,通过绘制Bode图,分析了基于阻尼阻抗控制的各变换器的稳定性;最后,利用仿真验证了文章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2025年06期 v.43 794-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梁安琪;曾爽;张新月;任佳航;曹锋;余小玲;宋昱龙;邢其敬;杨旭;马麟;赵杨阳;赵伟;
为充分发挥多种类热泵机组特性、提高区域低品位热源利用率,文章提出了基于多热源电热协同网络的时域柔性协调控制策略,采用有限状态机控制器对电热协同网络的热能调控、电能调控分别进行模式划分,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制定了不同的运行逻辑,并利用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实现建筑室内温度与储能水箱温度的调控与监测,保持整个电热协同网络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均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搭建联合仿真平台,其全年动态仿真运行结果表明,基于多热源电热协同网络的时域柔性协调控制策略,可以实现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模式选择,建筑室内温度与储能水箱温度得到了优异的控制效果,白天建筑室内温度波动范围减小了19.61%,提高了建筑舒适性,与常规运行相比,负荷侧年累计电量降低了54.47%,节省下的电量使得电热协同网络从外部补充供电转变为向外部送电,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有利于新能源消纳。
2025年06期 v.43 804-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蔡晖;彭竹弈;许偲轩;孙文涛;王琦;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使得电力系统等效惯量迅速下降,系统惯量逐渐接近临界水平,系统频率运行安全受到影响。为量化计算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的最小惯量需求,文章首先基于经典系统频率响应(System Frequency Response, SFR)模型,建立了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SFR模型。首先,基于改进的SFR模型量化推导电力系统初始频率变化率、频率最低点等频率特征指标;其次,计算了风电场等效虚拟惯量,并结合电力系统惯量理论量化分析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的理论惯量和计算惯量;再次,以动态频率特征为约束,提出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评估流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提评估方法进行验证。
2025年06期 v.43 812-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远东;孟辉;张海龙;史文江;张超;邵文国;尹逊玉;顾大可;
针对多能源系统中能源供给设备、电/热/气负荷等全方位数据处理与计算需求的增加,使得电/热/气多能源系统愈加难以实现高效、精准运行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电/热/气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首先,通过分析数字孪生技术所具备的优势,提出基于电/热/气多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控制框架,并建立“物理实体层-网络通讯层-运行服务层”三者协同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机制;其次,通过分析系统内各能源供给设备运行特性,建立电/热/气系统能源供给设备物理感知模型;再次,建立考虑运行成本、环境成本最优的电/热/气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并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搭建电/热/气多能源系统数字孪生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电/热/气多能源系统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并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2025年06期 v.43 820-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丁君;秦浩庭;苏鹏;曾雪松;李竞轩;郝巍;
文章针对虚拟电厂的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Harris Hawk优化算法的调度策略。该策略旨在提高包含光伏、风力发电、燃料电池以及热电联产单元的虚拟电厂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并引入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分别作为灵活储备和旋转备用,建立虚拟电厂灵活性聚合模型,通过改进的Harris Hawk优化算法调度方案。最后进行全面的日前调度和短期调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应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实现对联络线功率的响应跟随。研究结果为虚拟电厂的协调优化调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6期 v.43 829-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边家瑜;周专;于志勇;王新刚;吴高磊;谢群;
文章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存在的电压稳定性以及安全运行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构网型储能系统配置双层优化模型。首先,建立双层优化模型,外层以整个系统的最小运行成本以及系统稳定为目标,初步确定构网型储能设备的位置与容量;内层结合外层优化结果,以减小系统网损、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并保证系统暂态稳定性为目标,计算多时段配电网最优潮流,实现构网型储能的充放电优化。然后,结合遗传算法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上述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实现内、外双层模型的联合优化与构网型储能的高效率利用。最后,通过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设计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2025年06期 v.43 839-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韩华春;袁晓冬;周子凡;
“双碳”目标的确立推动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到新型电力系统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运行特性。新型电力系统的仿真过程时间尺度跨度大,对数值计算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也都高于传统的电力系统仿真。针对含高比例电力电子变换器新能源场站的仿真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重构的新能源场站多尺度仿真建模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电力电子拓扑的小步长高效仿真。同时,针对新能源场站快慢动态特性混合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支路与主系统之间无须插入延时的分网解耦方法,实现了多步长的高精度并行仿真。
2025年06期 v.43 846-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正>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项).[1]刘长浥,王伟胜,赵海翔,等.风力发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2-76.[1] L iu Changyi,Wang Weisheng,Zhao Haixiang,et al.Wind Driven Generator [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09.42-76.[2]江涛.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025年06期 v.43 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正>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期刊发行效率,扩大期刊影响,方便读者与编辑部的联系,自2016年起,《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可再生能源》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倾心爱护,使《可再生能源》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可再生能源》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能源与动力工程类)、CSCD来源期刊(C库)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的收录期刊。《可再生能源》杂志以发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为办刊宗旨,涉及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垃圾再利用能等方面内容,是可再生能源及相关行业广大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的得力助手。
2025年06期 v.43 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