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马;王冰;荣军峰;胡庆燚;
文章提出一种多峰值拆分的方法。首先,根据光伏阵列的阴影分布,将多峰拆分成光照均匀下的若干单峰;其次对拆分后单峰对应的新光伏阵列进行参数辨识,并利用遗传算法对辨识出来的参数优化,准确建立各单峰的光伏阵列模型,进而分析其在局部阴影情况下的输出特性;再次对所得模型进行理论求解,基于理论结果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快速得到全局最大功率点。最后,通过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文章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39-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袁玉斌;全永凯;武金生;
文章以太阳能热电系统中的碟式聚光器为研究对象,使用ANSYS CFX 14.0仿真软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该模型比例为1∶1,对蝶式聚光器开缝卸风载的特性进行数值仿真。首次提出了开缝面积比和卸载率两个参数,并计算了不同风速、俯仰角、开缝面积比以及开缝位置情况下,单环缝、等缝宽多环缝以及等面积多环缝的卸风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俯仰角为57.5°时,无缝蝶式聚光器所受到的风载最大,而开缝能够有效地降低风载;当开缝面积比为3%,且开缝位置位于碟盘开口半径1/3处时,等面积多环缝的卸风载效果最优。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46-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金荣;惠杰;董炜;
对光伏系统实时状态的监控是光伏电站科学运维的关键,也是实现光伏电站智能监控的重要基础。光伏故障的实时识别定位是光伏电站实时状态监控的一项主要内容。为实现对各区域光伏电站的实时全局监控,文章以江苏省某光伏企业作为研究目标,通过数据分析首次提出了基于地理位置相关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故障识别定位实时监控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时状态监控系统,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测试与完善。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布式光伏电站故障识别定位实时监控方法能够实现各区域分布式光伏电站异常现象的识别与故障定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时状态监控系统能够准确实现光伏故障的识别定位,极大地提升了光伏企业对光伏故障的实时监控能力和全局调控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54-1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朱芳;曹辉辉;娄朝刚;
利用光谱下转换效应来改善太阳能电池的短波长光谱响应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文章采用掺有稀土元素铈(Ce)的钇铝石榴石(YAG∶Ce)荧光粉作为光谱下转换材料,将该荧光粉引入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玻璃板与聚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胶膜之间,来改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短波长光谱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在波长小于480 nm的范围内,含有YAG∶Ce荧光粉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外量子效率高于不含YAG∶Ce荧光粉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从而改善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62-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黄志鹏;潘三博;
最大功率点跟踪是目前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重点,针对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结合黄金分割点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首先利用黄金分割点算法得到最大功率的参考值,并结合模型预测控制预测出由输出功率构成的最优化性能指标函数,然后通过控制Boost变换器的开关管占空比,快速准确地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结果来验证模型预测控制结合黄金分割点法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可行性。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66-1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金平;王磊;杨霭蓉;甄箫斐;司泽田;
为了了解我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舒适度状况,研究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来解决农村采暖问题,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甘肃省民勤县张麻新村冬季利用太阳能地板进行采暖时新农村住宅的室内舒适度情况,针对采暖期间试验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参数和空气品质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试,并且通过Fanger热舒适指标对新农村住宅的室内舒适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温度高于-7.7℃,全天平均温度高于-2.6℃的晴朗天气条件下,仅在下午16:00以后,利用太阳能地板连续向室内供暖8 h就能保证该新农村住宅各个采暖房间全天的平均温度达到12℃以上,这基本能够满足冬季农村的采暖需求;利用太阳能地板进行采暖能够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风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此外,通过计算室内热舒适指标PMVPPD,说明利用太阳能地板进行采暖能够保证室内的舒适度。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72-1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付勋波;董志然;樊晓磊;赵栋利;
非线性负载和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非线性特性是微电网电压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现有的储能变流器电压源控制算法只对基波分量进行闭环无差控制,对其他谐波分量无法完全抑制,影响网内设备的供电电压质量。为提高微电网供电电压质量,基于傅里叶分析提出全电压复合控制方法,控制带宽内各次电压分量均可实现无差闭环控制,利用Matlab仿真和光储微电网实验平台验证了文章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79-1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逯怀东;张庆;杜景远;吕平;许明;熊雄;井天军;
由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在中低压配电网中渗透率的增加,区域配电网运行模式及网内DG控制方式会对故障后输出的电流及端口电压产生明显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区域配电网并网运行模式下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IBDG在PQ策略下的故障特性,然后分析了孤岛下电压控制IBDG在Droop策略下的故障特性,为了抑制电压波动并调节系统电压,设计了一种容性等效输出阻抗的电压电流环,并建立了子配网孤岛下不同故障类型的分析计算模型。最后基于PSCAD搭建了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86-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亚龙;但扬清;朱艳伟;刘文颖;蔡万通;
对风电机组连锁脱网事故的调查表明,双馈风电机组触发Crowbar保护进入低电压穿越区需要从电网吸取大量的无功,造成风电场电压进一步恶化。文章对大型风电场的无功需求和运行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推导出大型风电场的临界运行电压和无功备用容量计算公式,为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酒泉风电基地的实际算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电场机组处于鼠笼异步运行状态时需要从电网吸收大量无功,同时风电场周边场站电压下降明显;而当动态无功备用容量达到临界动态无功备用容量及以上时,则能有效地改善风电场相关站点的电压分布。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92-1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卓立;杨苹;郑成立;许志荣;郑群儒;曾智基;
为保障海岛型微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保证微源安全接入和用户可靠用电,基于东澳岛微电网停电事故的调查分析,挖掘了该微电网的潜在缺陷。首先介绍东澳岛微电网的拓扑结构,给出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的频率电压分区控制策略。根据风机投切引起停电故障记录,停电前系统运行方式以及停电过程,结合稳态故障录波文件,重现了东澳岛微电网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切除风机时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表明,在风机并网大扰动下,微电网系统频率、电压波动较大。在此基础上,考虑储能系统功率约束条件,给出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的改善建议。
2016年12期 v.34;No.220 1799-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建萍;潘庭龙;
文章建立了基于光伏发电系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以及混合储能系统的微网系统,主要对低压微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针对传统单一主电源控制存在的缺陷,设计了由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作为主电源,采用改进V/F控制策略,为微网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同时在微网系统频率波动时实现功率的快速跟踪;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从电源,采用按最大功率跟踪输出的PQ控制策略。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建立了微网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不同运行工况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微网孤岛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04-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刘文颖;郭鹏;但扬清;李亚龙;蔡万通;文晶;谢昶;刘福潮;
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已经成为中国风电送出的主要模式,通过配置无功补偿装置,使电网无功电压波动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但电压波动问题在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文章将无功补偿装置分为离散控制和连续控制两类,针对汇集站电压的长周期大幅度波动分量和短周期小幅度波动分量,提出分别应用离散和连续无功补偿装置在小时级和分钟级时间尺度上进行抑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类无功补偿装置滚动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对我国某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电网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可有效解决电压波动问题,显著提高了含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电压运行水平。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11-1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方如举;
微电网线路结构的复杂性,造成了对线路的故障判断和定位困难。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正序阻抗的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对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进行3次测量,计算出每条线路两端的等效正序阻抗。通过对故障前后线路等效正序阻抗的对比分析,对出现故障的线路做出判断。在确定故障线路的前提下,比较短路点到线路端点的阻抗与故障前线路阻抗的大小,确定出线路短路点的具体位置。实验数据以及仿真波形与理论分析完全吻合,验证了所提出的故障定位方法是完全正确和有效的。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19-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广;李腾飞;刘吉臻;白雪剑;韩越;胡阳;
利用FAST仿真平台,研究了大型风机智能叶片的尾缘襟翼结构参数对叶片载荷抑制和功率捕获等气动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尾缘襟翼位于叶尖部位时,在不同风况下,襟翼对叶片具有较好的降载效果,低风况及过渡风况下,功率捕获损失较小;增加襟翼占弦比、长度和摆角范围,在低风况及过渡风况下,可进一步提高叶片的降载能力,但存在一定的功率损失;在高风况下,襟翼占弦比、长度和摆角范围均存在提高叶片降载能力的最佳值,且这3个参数的变化对功率捕获无影响。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26-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徐林;李学敏;区家隽;
文章基于非对称翼型NACA4415,以功率系数为依据,以CFD仿真为手段,研究了在不同尖速比下叶片数与叶片弦长对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尖速比和叶轮实度不同时,垂直轴风力机功率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该类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叶轮实度取0.25~0.45,尖速比λ取2.5~3.4时,具有较高的功率系数。流场分析表明,当叶片弦长与叶片数的变化对流场的扰动能力小于垂直轴风力机从流场中获取风能的能力时,叶片弦长与叶片数的变化会增加垂直轴风力机的功率系数;反之,垂直轴风力机的功率系数降低。该研究为此类20 k W垂直轴风力机的设计与选型提供依据。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34-1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吴林泉;张立茹;罗坤;王占洋;景坤瑶;
基于漩涡法与实验条件修正入流条件,结合延迟分离涡湍流模型,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风力机压力系数、截面涡量和功率特性,并与均匀入流和实验数据对比。研究表明,修正的扰动入流对风力机叶片叶根处截面压力系数的影响比均匀入流更大,但随翼展方向趋于一致;扰动致使在叶片0.57~0.71 R处产生更大的涡量损失,小于额定尖速比时输出功率更接近实验值。基于漩涡法的风力机气动特性模拟方案,可更有效地应用于风力发电预测研究。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41-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黄麒元;王致杰;杜彬;盛戈皞;刘三明;
我国高集中大规模的风电并网发展模式,使风电功率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网稳定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目前风电功率爬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前置分解的组合预测算法,并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对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特性分析,对其进行了有效地预测。文章以上海市启东风电场的风电功率数据为实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组合预测算法能有效地进行风电功率爬坡预测,其预测精度比当前的预测算法有所提高。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47-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喜梅;白恺;邓春;宋鹏;杨伟新;
平准化成本(LCOE)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评估各种发电技术综合竞争力的经济性指标。文章根据LCOE的基本原理及平准化成本分析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大型风电项目的 LCOE分析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合算例,探讨了影响风电项目LCOE的敏感性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LCOE进行了预测研究。该研究结果对于风电项目的经济性评估及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53-1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王海蓉;李欣欣;黄模志;
文章采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对稻壳、麦秸和木屑3种典型生物质的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对比可知,木屑原料的气化效果最好,稻壳次之。选取木屑为气化原料,得到了最佳工况下生物质气化气的体积分数和特性参数。利用A.G.A.多元指数法和德尔布法对生物质燃气进行互换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气可以直接置换发生炉煤气,不能直接置换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和混合煤气。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59-1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越;陈晓夫;薛春瑜;刘亚非;张道明;刘广青;
生物质炊事炉具作为传统的炊事工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使用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物质炉具行业经历了几次技术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测试方法标准的发展。生物质炊事炉具的性能和评价方法对保护环境和用户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关于生物质清洁炊事炉具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文章针对国内外已有的生物质炊事炉具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对正在制定的生物质炊事炉具测试方法国家标准的建议。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64-1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田;赵培涛;黄能;袁隆基;祝飞;
水热处理有效解决了其它热转化技术中湿物料的脱水和干燥问题,避免了复杂的干燥和昂贵的分离程序。文章以松木屑为原料,利用水热技术对其进行提质,研究松木屑在不同水热提质温度提质后的燃烧特性和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提质温度的升高,燃烧反应的峰值提前,燃烧温度区间变大,燃烧速率变小,热解残留量增多;水热提质温度为260℃时,木屑的平均燃烧反应速率由0.111 min-1降至0.105 min-1,降幅为38.2%;热解残留量为0.54,是原木屑残留量(0.24)的2.25倍。动力学分析表明:水热提质温度低于240℃时,燃烧反应为二级反应;水热提质温度为260℃时,为一级燃烧反应,木屑的燃烧反应趋于简单,活化能显著降低,燃烧性能得以改善;随水热提质温度的升高,热解反应趋于复杂。水热提质有助于稳定木屑燃烧过程,有利于燃烧过程优化控制。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高含水、低能量密度生物质的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68-1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婷洁;胡乃涛;李俊韬;张学敏;
为研究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时气态污染物(CO,CO_2,NO_2,SO_2)和颗粒物排放情况,选用一种小型民用炉,基于自行搭建的生物质燃烧试验平台,采用TESTO便携式烟气分析仪,低压电子冲击仪等设备,对锅炉进行了瞬时输出功率的测定,并对生物质颗粒燃料在不同质量和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O的浓度变化与瞬时输出功率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CO_2,NO_x和SO_2的浓度变化与瞬时输出功率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增大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质量,控制较小的过量空气系数有利于降低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浓度,尤其是积聚模态的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77-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安杨;徐静;Arash Tahmasebi;余江龙;
分别以花生壳和松木屑为原料在固定床上进行低温热解实验,探究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热解所得生物油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对生物油中的愈创木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和松木屑热解过程中半焦的产率都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生物油的产率都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都在500℃达到最大值,最大产率分别为13.14%和20.41%;热解气体的产率都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两种生物质热解生物油中各类组分的含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发生不同的变化,其中愈创木酚的含量都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并在400℃达到最大值。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86-1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代媛;徐锐;李杰男;孙蓉;史珊;陈学礼;
为研究不同浓度磷酸盐和不同投料密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接种物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分别添加磷酸盐680,1 360,2 720 mg/L,每天分别投料0.5,1.0 g和2.0 g餐厨垃圾驯化接种物,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驯化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通过投加磷酸盐和餐厨垃圾驯化接种物可以提高接种物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且有助于形成适应降解餐厨垃圾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着驯化过程逐渐地改变,磷酸盐的浓度和餐厨垃圾的投料密度可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其中投加1 360 mg/L的磷酸二氢钾,且每天投料1.0 g,驯化到第8~16 d时,接种物能维持系统稳定,且含有相对高的微生物多样性。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91-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正>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期刊发行效率,扩大期刊影响,方便读者与编辑部的联系,自2016年起,《可再生能源》杂志将自办发行。《可再生能源》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倾心爱护,使《可再生能源》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可再生能
2016年12期 v.34;No.220 1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