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霞;陈德珍;安青;钦佩;
文章通过对淡水芦苇、海水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热解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互花米草的热解温度低于芦苇;互花米草炭和海水芦苇炭的比表面积大于淡水芦苇炭;互花米草炭和海水芦苇炭的灰分含量高,热值低;互花米草热解油的产率和热值均低于两种芦苇热解油,其中不含2~3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单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含量也较低。3种生物质热解气中的CO_2含量比较为“互花米草>海水芦苇>淡水芦苇”;与CO_2含量顺序相反,其CO和H_2的含量为“淡水芦苇>海水芦苇>互花米草”。以上3种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差异由其“三组分”组成、无机盐含量及种类的差异所决定。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21-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方昊男;庞玥;吕小静;翁一武;
文章以上海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针对其在额定工况与变工况下的热力特性及其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该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6 000 t,其额定功率和发电效率分别为50 MW和28.49%;在变工况条件下,垃圾中的C含量是影响垃圾焚烧发电热力参数的主要因素;11月垃圾的C含量(30.23%)最高,相应的系统总输出功高达61.45 MW,热效率为28.93%;8月垃圾的C含量(24.91%)最低,相应的系统总输出功(47.35 MW)也最低,热效率为28.66%;蒸汽流量的增加会提高主蒸汽压力,当主蒸汽压力达到7.9 MPa时,系统总输出功达到最大值54.97 MW,热效率为30.82%,当主蒸汽压力超过7.9 MPa时,系统总输出功与热效率开始下降;垃圾流量减少会导致发电系统的总输出功和热效率降低,当垃圾流量减小至额定工况的60%时,系统总输出功计算值与设计值的相对偏差可达到8.7%。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28-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焦铭泽;闫铭;薛春瑜;任彦波;王雯;王珏;刘广青;
文章从农村地区生物质清洁供暖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生物质清洁供暖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农村地区生物质清洁供暖技术路径、减排预期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推广生物质清洁供暖,减排效果显著,到2060年,在基准情景和碳中和情境下,农村生物质供暖贡献的CO_2减排量分别约为7 100万t和1.7亿t,是2020年的2.5倍和6倍,且生物质的使用成本比其他清洁能源低;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用适宜的供暖模式,有序推进生物质清洁供暖,这将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36-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 ] - 傅国浩;姚宗路;贾吉秀;邓云;赵立欣;霍丽丽;赵亚男;
针对小麦秸秆捆燃烧过程中存在的燃烧效率低、烟气污染物排放规律不明确等问题。文章基于多级配风捆烧锅炉开展小麦秸秆捆燃烧试验,通过测试分析不同配风条件下的小麦秸秆捆燃烧特性与烟气排放规律,优化了小麦秸秆捆燃烧过程中的过量空气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当捆烧锅炉的过量空气系数为1.6时,烟气中CO的质量浓度达到最低,为8 830.14 mg/m~3,NO和NO_x的质量浓度也较低,分别为146.67 mg/m~3和225.15mg/m~3;烟气中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呈单峰分布,质量浓度呈双峰分布,过量空气系数为1.6,1.8和2.0时,烟气中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均较低。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42-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刘欣宇;刘铮;李华刚;方昭;卢江;李季;
为了探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DEMATEL方法从政府、企业、公众及市场4个方面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原因度和中心度。研究结果表明:资金投入、环保意识、市场机制、技术转化、宣传教育、优惠补贴和人口数量等因素会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生直接的影响,是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动因素;补贴优惠、资金投入与环保意识的中心度最高,是影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核心因素;政府及公众层面的因素处于核心位置,企业及市场层面的因素属于驱动因素。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47-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杨树华;关倩;徐海燕;张竟月;李在峰;王新;
文章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以SiO_2气凝胶为载体的Cu-Mo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性能,考察了原料气中CO_2体积分数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为5 MPa,空速为2 000 h~(-1),n(H_2)/n(CO)=2,温度为260℃反应条件下,当CO_2体积分数为0.92%时,反应产物中总醇选择性达34.23%,C_(2+)OH在总醇中的质量分数达55.55%,催化剂催化合成低碳醇的性能较好。液体产物低碳醇中主要以甲醇、乙醇和正丙醇为主,在总醇中的质量占比高达97%。原料气中引入CO_2会促进逆水汽变换反应发生而降低CO的转化率;随着CO_2浓度的增大,CO在催化剂孔道内部的扩散受到抑制而变慢,有利于增加低碳醇的选择性和降低副反应的发生。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52-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左潞;周恬;李闯;戴鹏展;刘子涵;藤盛龙;屈波;
文章基于联合海水淡化和余热的风力增压式太阳能烟囱发电综合系统(WSCPPDW),构建了能够描述其运行特性和经济性能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烟气余热的利用,使得WSCPPDW的发电和产水性能优于大多数水电联产的太阳能烟囱电站(SCPP)综合系统,其发电量为193.7 kW,产水量17.2 t/h,能量综合利用效率13.5%。风力增压装置使得WSCPPDW总净利润和总净现值分别增大了21.6%和14.7%,提前3 a进入盈利期。WSCPPDW年净收益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净现值先增大后减小,除了第1年为负值外,在剩余的服役期间内均大于零。WSCPPDW同时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烟气余热多种形式能源,在低辐射状态下能够连续、稳定地工作。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59-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孙锐;崔红社;刘龙;马倩倩;吴筱晗;林巍;罗思义;左宗良;
为研究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节能运行控制策略,文章基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循环水泵的运行特性,建立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模型,通过TRNSYS建立目标建筑供暖系统仿真模拟及寻优平台,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热泵出水温度、水泵频率这对相互耦合的变量进行寻优,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前提下,以供暖系统整体能耗最低为目标,得到在不同环境参数时的系统最佳运行参数。通过实例模拟结果表明:与原有运行策略相比,系统采用优化后的参数运行可减少10.6%的能源消耗,系统综合能效比(COP)提高9.0%。该优化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系统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65-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张育平;刘俊;王沣浩;蔡皖龙;韩元红;
文章根据中深层U型对接井换热原理,建立了数值换热模型。基于正交分析方法,对U型对接井取热能力影响因素开展显著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地温梯度、埋管深度、入口温度、岩土导热系数、水平长度、岩土密度、循环流量、岩土比热容,且地温梯度、埋管深度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参数。前4个因素具有高度显著的影响,在U型对接井供暖项目中,对地热地质条件尤其是地温梯度和岩土导热系数进行准确地测定与计算是十分必要的。U型对接井换热长度一定的条件下,增加埋管深度更有利于热提取。在满足热泵机组的运行要求下,应尽可能降低U型对接井入口水温,从而提高其取热能力,循环流量调节可作为控制U型对接井出口水温的辅助方法。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73-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徐进;宫永立;于保春;彭迪康;
由于风电机组受到变速变载的影响,对风电机组振动信号直接进行频谱或包络分析会受到频率和幅值调制的影响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故障诊断。因此,需要提取振动信号的瞬时转速对振动信号进行阶次跟踪以进行阶次分析。为降低安置转速传感器的安装成本以及数据传输成本,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频域能量算子(IFDEO)的风电机组无键相瞬时转速信息提取方法,弥补了常规时频分析提取时频脊线方法无法对感兴趣的振动成分进行有效的阶次跟踪的不足。通过风电场实际采集的振动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与窄带解调以及多阶次概率加权法(MOPA)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81-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李治国;陈猛;张雅静;高志鹰;汪建文;
为了探究大型风力机柔性叶片在挥舞-摆振耦合作用下的气弹稳定性,文章基于ONERA非线性气动模型建立了包括二维翼型非线性气动升阻力方程及其挥舞-摆振耦合运动方程的气弹模型。利用该气弹模型计算得到NREL 5 MW风力机叶中段DU35-A17翼型在叶片变桨前后的挥舞、摆振变形量变化曲线,并与FAST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气弹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时,叶片出现z轴正方向、y轴负方向的弯曲变形;风力机未变桨时,挥舞、摆振变形量会随风速增大而增大;叶片变桨后,挥舞、摆振变形量会比额定工况下的变形量有所减少。由于计算得到的挥舞、摆振变形量曲线是收敛的,故叶片是气弹稳定的。该气弹模型为评估大型风力机柔性叶片气弹稳定性提供了新方法,计算得到的挥舞摆振位移数据为优化风力机结构参数、提升叶片气弹稳定性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87-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黄蓉;文登宇;董竹林;
由于振动或者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所承受的载荷不确定,导致风力发电机组疲劳问题很复杂。文章基于雨流计数法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在役机组各部件的疲劳损伤预估计算。结合机组实际运行数据和部件疲劳损伤的预估值,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和K-Fold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同一风场其他非标杆机组的部件损伤。结果表明,疲劳损伤的预测误差精度可控制在3%以内,为及时调整相关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进而保证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使风机达到最佳的疲劳寿命。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93-1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夏延秋;夏和民;冯欣;
风机SCADA数据在风机状态评估和性能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风机实际运行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以及传感器等设备故障可能导致SCADA数据中存在大量异常,给后续的评估和预测带来较大干扰。文章基于风机SCADA数据中风速-功率散点图的分布特征和形态,以及标准风功率曲线的风速-功率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方法来进行异常数据清洗。通过选取东北某风电场的同类型风机进行SCADA数据清洗验证,并与四分位法、局部异常点检测算法(LOF)、孤立森林算法(IF)的清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异常点的清洗效率更高,清洗结果更接近标准风功率曲线,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2022年11期 v.40;No.291 1499-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戴腾飞;茅靖峰;吴爱华;丁寅佳;
为提高光储直流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与供电运行鲁棒性,文章首先分析了直流微电网光储荷功率平衡原则,导出了直流微电网内各分布式发电电源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引入光伏电压增量与时变平滑因子,设计了指数变步长扰动观察法MPPT光伏控制器。其次,考虑光伏发电与负载功率波动对母线电压稳定的影响,应用滑模自抗扰控制原理,设计了BESS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器,实现网内光储功率的合理分配和母线电压的动态稳定控制,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则,验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案例仿真试验,与传统PID控制对比,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05-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梁家琦;帕孜来·马合木提;
光伏逆变器开路故障种类较多且特征相似,因此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文章将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和改进深度置信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定义不同的开路故障类型;其次,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和相关系数-能量值准则,筛选敏感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分量,并通过希尔伯特变换求取各IMF分量包络谱,构造IMF分量、包络谱的能量和能量熵作为高维故障特征向量;最后,以训练集预测误差为适应度函数,采用海鸥算法(Seagul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OA)优化改进深度置信网络中的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和反向微调学习率两个重要参数,将多特征融合向量输入到SOA-DBN模型中,完成逆变器开关器件故障辨识。仿真和实验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文章所提的方法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15-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岳舟;刘小荻;姚绍华;周勇;
直流微电网需要DC-DC升压变换器提高输出电压,为分布式发电单元提供公共电压。文章对传统的升压变换器(Conventional Boost Converter,CBC)和二次升压变换器(Quadratic Boost Converter,QBC)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型高增益DC-DC升压变换器。首先,介绍该新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电路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功率开关的电压应力;然后,从无源元件数量、开关器件间的电压应力等方面,将该变换器与其他拓扑结构进行对比,变换器仅用两个电感、两个电容和两个功率开关,实现电压增益和电流连续输入,且具有二次电压增益高和降低开关器件间电压应力的优点;最后,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和试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23-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刘飞;李雪男;张祥成;许德操;彭飞;孙昕;
为了量化光伏发电传输功率的可用性,文章基于光伏储能系统能量状态的Markov链,建立了光伏组件与储能系统之间能量传递过程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根据实际太阳光入射功率和负荷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生成日间光伏功率和负荷的随机值;再根据二者的差值直方图得到转移概率、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和极限概率,建立了不同尺寸储能装置的储能容量与传输功率可用性的关系。此外,对不同工作温度引起的电池容量下降进行了可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从而影响储能容量,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储能装置效率下储能容量与传输功率可用性之间的关系。该模型也适用于储能装置老化导致的储能容量降低的情况。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31-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樊晓伟;王瑞妙;朱小军;姚龙;周兴华;张晓;
文章考虑光伏出力的强随机波动性,基于地区光伏电站历史发电功率数据,采用改进的K中心点聚类算法提取光伏出力典型场景;考虑负荷、光伏出力时序特性,构建光伏、负荷联合时序场景。从场景发生概率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光伏安装运维成本、售电、节能降损效益,以光伏电站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用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搜寻光伏电站最优位置和容量;采用超级电容平抑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波动,以容量最小为目标优化储能装置充放电功率曲线,进而确定储能位置和容量。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39-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招景明;苏洁莹;潘峰;杨雨瑶;陈明丽;张勇军;
文章针对光伏不确定性出力的场景下合理高效求解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案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误差场景模拟法的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优化规划模型。基于节点电压综合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储能布点优化,避免了储能选址问题的大规模求解;以配电网综合成本和电压波动总和最小为双目标,构建了分布式储能优化规划模型;采用基于ε-约束法对双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计及主观权值修正进行了折中最优解的选取。通过误差场景模拟光伏出力偏离预测值的不确定波动,规避了光伏出力随机性对储能配置方案的影响。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分布式储能优化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46-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贺春光;韩光;赵阳;宋楠;
为了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电量趋势预测的精度,文章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新型电量趋势预测的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深入研究了新能源接入、外部环境以及节假日对电量预测的影响,提出了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Informer电量趋势预测方法。Informer模型采用概率稀疏自注意力机制和自注意力蒸馏机制,使其时间复杂度大大降低,有效地使用内存。通过建立Informer电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可输出最好的电量预测结果。通过算例分析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适用于中长期电量趋势预测。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54-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正>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项).[1]刘长浥,王伟胜,赵海翔,等.风力发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2-76.[1] L iu Changyi,Wang Weisheng,Zhao Haixiang,et al.Wind Driven Generator [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09.42-76.[2]江涛.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正>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期刊发行效率,扩大期刊影响,方便读者与编辑部的联系,自2016年起,《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可再生能源》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倾心爱护,使《可再生能源》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22年11期 v.40;No.291 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