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文;齐爽;李国庆;陈厚合;
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太阳辐照强度预测方法。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和曲线估计筛选出影响太阳辐照强度的重要因素;采用小波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的小波神经网络分别建立春、夏、秋、冬4个预测模型;采用最小均方误差能量函数法自动优化网络结构,把历史太阳辐照强度、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天气类型、日照时数、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强作为模型的最优输入;采用L-M训练方法对太阳辐照强度进行了min级预测。通过对4个季节特殊天气类型的太阳辐照强度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015年03期 v.33 33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贺芳芳;李震坤;
利用WRF模式对上海地区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逐月太阳总辐射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太阳能总辐射观测值和模式模拟值的统计关系;建立了模拟结果的统计订正模型,并将模拟区域各格点的模拟结果输入统计订正模型,得到各格点最终月太阳能总辐射值;用NCL软件将各月各格点上的值绘制成基于WRF模式计算的上海地区月太阳总辐射分布图。比较气候学计算和WRF模式计算出的月太能总辐射分布显示,各月的太阳总辐射值范围比较一致,这表明动力模式的模拟结果已取得初步成功,只是气候学计算的太阳总辐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比模式计算的大。但是,用两种计算方法绘制出的月太阳总辐射高值中心与低值中心不太一致,须要进一步地研究改进。
2015年03期 v.33 340-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陈红兵;陈希琳;王起;张磊;褚赛;
研究了被动式冷却条件下肋片对光伏板发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光伏板倾角、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和风速等因素对光伏板发电效率和发电功率的影响规律,对带冷却肋片和不带冷却肋片的光伏板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安装冷却肋片可以使光伏板的发电效率提高0.3%~1.8%,发电功率提高1.8%~11.8%。
2015年03期 v.33 34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晓宇;郑建勇;梅军;
研究了光伏电源并网的故障问题,分析了单个光伏电源并网与大量光伏电源并网的故障特性和保护动作特性。基于大量分布式光伏并网的运行特点及故障发生后的动作行为分析,提出了基于装置采集电量的主保护和基于网络通讯的区域后备保护方案。为尽量减少对现有系统的改动以及减少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投资,方案依托于新一代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口装置来实现。该装置不仅能解决电网区域后备保护问题,还节约了投资,方便了现场设备安装和维护,为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2015年03期 v.33 35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 ] - 陈鹏;刘继春;余熙;李嘉逸;张胜飞;吴磊;李松;
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风电场并网中可以提高其电能质量,但两端均为电压源型变换器换流器,其建设成本高。文章基于电流源型换流器的传统两端双极直流输电基础上,在直流端并联一电压源型整流器,构成混合三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将电压源型整流器用于实现风电场并网。在仿真程序PSCAD/EMTDC中搭建该三端系统模型,并用一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等效风电场出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三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可以实现风电场的并网,对风速变化响应特性好,可保证风电场出力的电能质量。
2015年03期 v.33 35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刘艳芬;白恺;张彩萍;黄梅;李娜;
针对风储电站实时跟踪发电目标,研究储能系统发电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基于风电场实时输出功率超短期预测,根据风电场预测输出功率与发电计划之间的偏差,制定储能系统的发电目标,并根据储能系统的剩余容量、充放电深度、额定功率等影响储能系统使用寿命为约束条件,实时修正储能系统的发电目标,进而计算得到储能系统的实时发电功率值。文章提出了改进的线性外推预测的方法,采用滑动平均方法对线性外推预测的风电场输出功率进行平滑修正处理,并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论证了文章方法可行性。
2015年03期 v.33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 ] - 许志荣;杨苹;郑成立;赵卓立;
随着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并网总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风电并网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电压和频率的稳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文章首先推导出笼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特性方程,再针对该类型风机接入微电网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根据某海岛的大量运行数据分别对风机并入微电网的动态及稳态特性进行分析,证实了离网型微电网中风机运行稳定性。
2015年03期 v.33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王爱玲;
传统的隔离型Boost变换器需要使用两个及以上的磁性元件,造成磁性元件数量偏多。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源钳位隔离型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将变压器、输入电感和谐振电感集成在一个磁性元件中,变换器的开关管数量及增益特性与传统的隔离型全桥Boost变换器相同。通过设置原边有源钳位电路,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不超过变换器的最高输入电压;设置副边谐振倍压网络,变换器实现了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最后在一台500 W的样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可行性。
2015年03期 v.33 375-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邓吉祥;丁晓群;何健;陶志东;张杭;
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和负荷波动性,延长控制设备使用寿命,降损节能,提出了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基于区间仿射算术的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方法。用区间数表示每一时段负荷、分布式电源出力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基于区间仿射算术的潮流计算。以全天24个时段总网损最小和全网所有节点电压越限惩罚最小构成目标函数,增加了控制变量连续时段动作约束。将区间仿射算术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结合,进行静态无功优化,形成控制设备预动作表,并进行动态调整。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案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5年03期 v.33 38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 ] - 易军萍;张水香;谌海莲;黄宸武;李彦超;
根据某风场大型风力机叶片污染的实际状况,获得了叶片主要出功部位21%相对厚度翼型处的污染分布特点,以DU93-W-210和NACA63-421翼型为例,分析得到了污染位置和雷诺数对抗污特性影响的规律,即同一翼型在相同雷诺数下,升阻比和升力系数的下降率都是随着污染位置的后移而减小,且雷诺数越大,抗污特性越好。同时验证了DU93-W-210翼型的气动性能与抗污特性都优于NACA63-421翼型,并通过改变翼型几何参数,获得了抗污效果更好、气动性能更优的两个改进翼型,以供不同的需求选用。
2015年03期 v.33 388-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玉山;王灵梅;韩西贵;李宏杰;
当电网接纳一定规模的风电时,继续增加风电的接纳并不能使全系统的煤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日前风电最佳接纳能力"的概念,构建了风电增发带来最大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时的风电最佳接纳能力的优化计算模型。将风电能够为电网节约的煤耗量和减排的污染物排放量最大以及电网接纳风电能力最大作为目标,并计及风电的波动性以及系统正负旋转备用容量约束,利用快速非支配排序的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山西某区域电网为例,验证了文章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符合节能发电调度理念。
2015年03期 v.33 395-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帆;林忠;王聪;黎波;
随着风电场开发规模在寒冷气候地区的不断扩大,风电机组叶片结冰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冬季冰冻影响的时间长达两个月,所造成的风电机组发电量损失很严重,有必要对风电机组受冰冻影响所损失的电量进行精细化评估。文章建立了一套标准的冰冻折减系数分析方法,包括SCADA数据和测风塔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对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功率曲线的拟合以及冰冻折减系数的计算,并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程序化实现。选取了贵州某风电场作为计算实例,计算得到了该风电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的冰冻折减系数,为低温冰冻地区风电场的开发提供了评估依据。
2015年03期 v.33 404-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赵洪山;邵玲;连莎莎;
针对风电机组结构复杂、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特征信号往往易受正常信号和现场噪声的干扰而不易识别以及信噪比低的问题,在原有盲源分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分析和小波去噪,有效抑制信号的高频干扰,再采用基于最大信噪比的盲源分离方法对得到的小波包络解调信号进行分离,最后对分离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变换,从频谱图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出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实例分析表明,使用此方法对实测的风机主轴承故障振动信号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取出轴承的故障特征,有助于实现轴承的在线故障诊断。
2015年03期 v.33 410-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秀丽;李岚;杜鹏;赵巧娥;赵泽生;
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偏航系统的设计精确性直接决定着机组的使用寿命。文章提出了一种偏航系统的优化控制设计方案,采用的方法是基于功率控制的爬山算法,这种方法可以改善风向变化的绝对值小于15°时偏航控制系统的精度。为验证其准确性,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的偏航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爬山算法可以在保证风能最大捕获的基础上,提高偏航控制系统的精度,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控制系统。
2015年03期 v.33 416-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袁益龙;侯兆云;雷宏武;冯波;许天福;
干热岩是指地下3~10 km处低渗透性的高温岩体。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利用水力压裂等作业措施形成人工热储层,通过注入载热流体以经济地开采出干热岩中热能的人工地热开采系统。目前,关于干热岩储层开采潜力是否满足商业开采目标,以及如何提高EGS开采潜力是EGS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对EGS的发展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概述,然后以松辽盆地为研究场地,以水为载热工质,采用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程序T2WELL对储层开采潜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并通过不确定因素和参数分析探讨了优化EGS开采潜力的可行方案。不确定因素和参数分析表明,储层初始温度、裂隙间隔、布井方式是影响储层开采潜力的关键因素,渗透率对储层开采潜力影响较小。
2015年03期 v.33 42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张会宽;周安宁;陈福欣;张少利;赵丹丹;贺新福;任秀彬;
采用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研究了葵花秆热解产物组成与热解温度的关系。通过加入内标物(1,3,5-三叔丁基苯)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300~400℃时,热解产物分布较宽,低沸点产物较少,主要为高沸点产物;热解温度为500~700℃时,主要以低沸点热解产物为主,高沸点产物较少。初步鉴定了40多种化合物,热解产物除CO2外,主要有酚、酮、酯、醛、醇、酸、芳香类和杂环类等,其中,酚类化合物最多,其次为芳烃类物质,杂环类物质最少。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是影响热解产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2015年03期 v.33 429-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周国强;姚维坤;李剑;王玉珏;
通过碱处理和浸渍Zn制备了介孔双功能Zn/ZSM-5分子筛,在Pyroprobe 5200分析热解仪上研究对榉木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催化热解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吡啶红外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经过改性之后,B酸酸量下降,L酸酸量上升。在榉木和低密度聚乙烯共催化快速热解中,改性分子筛显著提高了石油化学品的产率。与传统ZSM-5相比,介孔Zn/ZSM-5将共热解产物中高附加值单环芳烃和烯烃的产率提高了24.3%,同时抑制了多环芳烃的产生。这一结果表明,在生物质和LDPE共催化快速热解中,浸渍Zn和碱处理复合改性ZSM-5分子筛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和优化产物分布。
2015年03期 v.33 435-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安逸;晏磊;王彦杰;高亚梅;王伟东;
以混合后的马铃薯渣和鸡粪为原料,研究了其总固形物含量(TS)、起始p H以及接种量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TS为3%的处理中,产气时间、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分别为7 d,383.2 m L/g和45.3%,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在初始p H为7.0的处理中,产气时间、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分别为7 d,342.5 m L/g和45.2%;在接种量为5%,8%,10%和12%的处理中,后两种处理在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方面表现最好,产气量分别为368.4 m L/g和405.4 m L/g,12%处理的产气量最高。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影响的重要性为TS>p H>接种量,最适合的组合为初始TS 3%,p H 7.0和接种量10%。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发酵体系的产气量为383.2 m L/g。
2015年03期 v.33 44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黎;陶红歌;苏耀华;张文武;唐亚婷;杨永涛;刘慧慧;
目前的沼气脱硫技术基本上都是对沼气进行后期处理,鲜有文献报道从沼气发酵源头减少硫化氢生成。试验以马铃薯和红薯皮渣混合物为原料,添加氯化镍和氯化镁进行了厌氧发酵试验,考察金属离子对沼气发酵过程中减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镍和氯化镁添加量为0~500mg/kg时可以促进沼气发酵的进行,并减少硫化氢的生成量,但添加量增大时会导致沼气中甲烷含量降低,甚至发酵停止。
2015年03期 v.33 448-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李海熹;皇甫宜博;王博然;陈晓夫;刘广青;
生物质能源的清洁利用作为解决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世界各国的生物质炉灶热效率测试方法中均未规定燃料的含水率,为了探究燃料的含水率对于生物质炉灶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一台生物质半气化炉对不同含水率的生物质燃料进行测试,对最终所得的炉灶热性能及污染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燃料含水率越高,炉灶火力强度越低,排放的一氧化碳、颗粒物及多环芳烃等污染物越少。
2015年03期 v.33 452-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呼嘉敏;陈秀;袁梦鸿;来永斌;张玉琦;舒俊锋;汪波;金鑫;
使用气-质联用仪测定餐饮废油生物柴油(WCME)和-10号柴油(-10PD)的组成,使用冷滤点试验器和运动黏度试验器测定WCME的低温流动性,同时使用调合、添加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方法改进WCME的低温流动性。实验结果表明,WCME主要由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27.63%和71.81%;WCME冷滤点为0℃,运动黏度(40℃)为4.41mm2/s;WCME与-10PD调合后,冷滤点降低,其中B20的冷滤点最低,为-13℃,运动黏度随着WCME的体积分数的减少,逐渐接近-10PD的运动黏度。通过添加低温流动性改进剂,WCME,B10,B20的冷滤点分别从0,-8,-13℃降至-4,-26,-25℃。
2015年03期 v.33 457-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裴占江;刘杰;王粟;寇巍;张大雷;
为了提高餐厨垃圾(FW)与牛粪(CM)联合厌氧消化效率,试验通过向批式厌氧消化体系中加入微量金属元素(Fe,Co,Ni),研究其对FW与CM联合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金属元素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提高产气效率。T1~T5的沼气总产量均达到4 000mL以上,较不添加微量元素处理(CK)增加55%左右,平均甲烷含量均在60%以上,较不添加微量元素处理(CK)增加20%左右。T1~T5的有机酸(VFAs)及氨氮含量变化较平稳,未出现酸累积及氨抑制现象,而CK的VFAs及氨氮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入微量金属元素后辅酶F420的吸光值开始上升,15 d以后吸光值稳定在0.55~0.65,而CK的吸光值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添加微量金属元素是提高FW与CM联合厌氧消化效率的有效途径。
2015年03期 v.33 46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任素霞;徐海燕;杨延涛;齐天;雷廷宙;
乙酰丙酸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其应用十分广泛。研究发现,多种固体酸可以催化微晶纤维素合成乙酰丙酸,其中固体超强酸SO42-/Ti O2催化效果最佳,通过BET比表面积,XRD,NH3-TPD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表征。该研究以SO42-/Ti O2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乙酰丙酸收率的影响,并使用GC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在反应温度为210℃,反应时间为1h,SO42-/Ti O2催化剂的用量为纤维素质量的2.5%时,乙酰丙酸的收率为68.5%。
2015年03期 v.33 468-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张洪;李勇;郭志伟;倪海亮;任维琰;顾广发;
研究不同混合比下市政污泥与餐厨垃圾二级高温共消化的情况。实验分别采用污泥与餐厨TS之比为3∶1,4∶1,5∶1的3种混合比,主要考查了混合比对二级反应罐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混合比对各反应罐达到稳定时出料的COD浓度、VS的含量及其去除率、日产气量以及产气中甲烷含量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混合比为3∶1,4∶1,5∶1的反应罐稳定时出料的COD浓度分别为13 500,10 000,23 000mg/L,混合比为4∶1时,出料COD浓度最低。稳定时VS的含量随着混合比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0.034 7,0.039 6,0.045 6g/g物料,VS的去除率分别为42.8%,26.7%,5.2%;稳定时各反应罐的日产气量随着混合比的升高而降低,分别为12 000,5 500,4 500mL,产气中甲烷含量分别为92.49%,91.55%,88.69%。
2015年03期 v.33 473-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王北平;王利民;侯春平;邵亮峰;
文章研究了颗粒尺寸和充电时间对La0.8Mg0.2Ni3.4Al0.1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颗粒尺寸为100~300目时对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影响不大。对于电极的循环性能来说,颗粒尺寸越大,合金电极的循环性能越好。尺寸为100目的合金循环寿命最好,200次循环后达到75.1%。充电时间对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影响不大,但对活化性能却有着明显的影响。充电时间越长,合金越容易活化,充电5 h时,合金在4个循环内即可活化。对于电化学循环性能来说,充电时间越短,则循环性能越好。在充电时间为1.2~1.5 h时,合金的循环寿命在充电1.2 h后,300次循环寿命达到69.3%。
2015年03期 v.33 480-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聪慧;朱建军;安俏俏;
对不同比例生物柴油与F-T柴油混合燃料(生物柴油体积含量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0%,100%)的密度、硫含量、黏度、闪点、馏程、凝点、冷滤点等理化性质及动力性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与F-T柴油能以任意比例互溶;混合燃料的各理化特性随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大;B50F是理化特性最接近0#柴油的混合燃料;与燃用0#柴油相比,燃用B0,B50F及B100后,柴油机输出功率和扭矩均有所降低。
2015年03期 v.33 485-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正>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项).[1]刘长浥,王伟胜,赵海翔,等.风力发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2-76.[1]L iu Changyi,Wang Weisheng,Zhao Haixiang,et al.Wind driven generator[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09.42-76.[2]江涛.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015年03期 v.33 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可再生能源》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能源与动力工程类)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的收录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报道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垃圾再利用能、天然气水合物、薪炭林、农村能源等具有
2015年03期 v.33 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