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宾春;张子皿;
淡水资源和常规能源短缺是限制海岛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新能源海水淡化具有环境友好、供水保障率高、经济合理等优点,逐渐成为离岸中小岛屿供水保障研究的热点。文章在充分调查分析海岛新能源资源及其发电输出功率特点和海水淡化装置对电能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独立微网能源管理策略,形成了成套的风光互补式微网海水淡化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风光互补式微网海水淡化系统运行稳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适于解决岛屿的饮用水问题。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丰富、海水资源良好的海岛,风光互补式海水淡化系统的综合制水成本约为10元/m3,相对于大陆引水、船舶运水等其他岛内淡水供应方式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优势,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5年09期 v.33 1281-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欣宇;杨晓宏;田瑞;王志敏;
利用太阳能加热膜蒸馏淡化苦咸水是一项水处理技术。通过对完整型抛物面聚光系统进行改造,建立了完整型抛物面、非完整型抛物面、同轴非完整型平移抛物面3种聚光系统的三维模型。利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踪法模拟了经聚光器聚光在平板接收器表面的辐射强度分布。与其它两种聚光系统比较,同轴非完整型平移聚光系统的辐射强度峰值最小、均值相差不大,且有两条光斑,光学效率达到85.65%。针对同轴非完整型平移聚光系统,在焦距不变的条件下,模拟环数和边缘角对接收器表面辐射强度分布的影响,从而得出辐射强度随环数和边缘角的变化规律。
2015年09期 v.33 1287-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寒芳;董福生;
为解决双水箱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的辅助能耗大、集热面积与水箱不匹配等问题,从传统的双水箱系统出发,分析了双水箱系统连接方式存在的阻力问题;提出了双水箱太阳能热水系统多连接方式的设计思路;用试验测试方法分析了系统设计效果。研究内容为太阳能双水箱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5年09期 v.33 1294-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茜茜;吕建刚;高飞;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热浮力的新型战场信息观瞄平台,根据辐射传热理论建立了太阳能热气球的热力学模型,使用FLUENT对太阳能气球的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气球的蒙皮、内部空气的温度场,着重分析了在太阳辐射下达到平衡状态时热气球直径对蒙皮表面及其内部空气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球在太阳辐射下达到平衡状态时,气球蒙皮最高温度为348 K,内部空气的平衡温度为334 K,蒙皮最大温差为25K左右,气球蒙皮温度分布沿竖直方向梯度较大。
2015年09期 v.33 1300-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任;徐红伟;
发电自治系统是指零排放不间断运行的系统。根据负载特性和太阳光照强度时间分布曲线,结合典型储能器件,包括蓄电池、燃料电池与电解制氢,用穷尽搜索法对独立光伏混合储能发电自治系统进行了优化配置。以年为运行周期,按照蓄电池、燃料电池与电解制氢的充放电顺序,得到实现不间断供电的配置方案。根据各器件的安装和运行维护成本,计算各配置方案的年运行成本。为实现独立光伏混合储能发电自治系统的配置优化提供设计依据。
2015年09期 v.33 1305-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尹泉;郭虎;王庆义;罗慧;卢荣辉;
在LCL型并网逆变器中,逆变器侧的电流传感器具有安装简易、开关模块保护动作灵敏等优点。通过比较LCL型并网逆变器采用网侧电流反馈和采用逆变器侧电流反馈的控制结构得出,采用网侧电流反馈具有更好的谐波抑制能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逆变器侧电流来估算网侧电流的方法,并将估算结果代替网侧电流的检测值,最后将网侧电流估算反馈控制与逆变器侧电流反馈控制的性能做对比。搭建了LCL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和物理实验平台,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网侧电流估算方法的正确性。
2015年09期 v.33 1312-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许志荣;杨苹;郑群儒;周述前;何婷;
大量的光伏电站接入电网,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需考虑光伏发电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文章基于无功电流电压支撑方案,提出使用电流单环控制的低电压穿越策略,当电网电压因故障而降低时,逆变器由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切换到电流单环控制,升压电路由最大功率控制(MPPT)切换到稳压控制。经仿真表明,所提出的电流单环控制策略能在电网发生故障时,有效的完成电压的稳定过渡,实现低电压穿越,具有实用价值。
2015年09期 v.33 1317-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陶维青;鲁胜清;杨刚;何奇;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引起的电压越限,一方面会影响配电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另一方面会限制其并网能力。文章从电压降落角度研究了光伏发电系统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光伏并网点电压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电压调整策略。正常情况下,该策略根据本地电压信息调节并网点电压;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通信使同一馈线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共同进行电压调节。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电压调整策略可以有效减小并网点电压偏差,提高并网点电压合格率。
2015年09期 v.33 1323-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春兰;马超;王长云;汪泽;
针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影响配电网短路电流和继电保护整定等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法,该方法将分布式电源戴维南模型接入配电网的不同位置,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进行等效建模。根据仿真模型的故障分析表明:当接入点在保护装置上游或相邻母线时,整定值随着接入位置越近、容量的增加而增加;接入点在保护装置下游时,该段线路按双侧电源方式整定保护装置;故障类型会影响整定值的大小。
2015年09期 v.33 1329-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胡丹梅;郑筱凯;张建平;
为了研究风力机在二维山脊的排布,采用CFD商用软件对二维山脊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压缩效应的存在使来流风速在山脊顶端速度增大,而山脊下游流动紊乱,不适合放置风力机。在二维山脊顶端放置一台风力机,对山脊和风力机进行数值模拟显示,压缩效应的存在使山脊顶端风力机所受扭矩增大。在二维山脊顶端放置一台风力机,同时按照文章得出的最佳距离在其上游放置一台风力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上游风力机对二维山脊和山脊顶端风力机的影响。
2015年09期 v.33 1337-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雷杨娜;孙娴;张侠;孙彬彬;
为了揭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利用该地区6座测风塔的1年完整测风资料,对不同地形、不同地表粗糙度下风切变指数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不同风速段内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均为正值,说明在陕北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随着高度增加风速呈增大趋势;地形起伏和下垫面对风廓线影响明显;不同地形下风切变指数均表现出白天较小,夜间较大的特征;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昼夜差异表现不一致;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季节差异明显,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各有特点;随着风速增大风切变指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峰值所在风速区间不一;3~12 m/s的风切变指数大于风电场综合风切变指数,有利于提高风电场发电量,该特征可用于评价风电场的风能资源状况。
2015年09期 v.33 1345-1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许华超;孙文磊;周建星;高鹏;
为获得半直驱风力发电机行星齿轮系统传动过程中啮合碰撞力的变化规律,建立齿轮啮合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齿轮啮合碰撞力的计算方法,在机组额定转速下仿真求解啮合碰撞力及频谱。研究表明:行星齿轮啮合过程中碰撞力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和调制现象,幅值波动明显,轮齿由啮入到啮出,碰撞力由0 N上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至0 N,载波为行星轮的啮合频率,调制波为行星架的旋转频率;水平方向X和垂直方向Y的碰撞力相位相差约90°,频谱特征相同,3对外啮合碰撞力相位相差约60°;碰撞力频谱中均出现行星轮啮合频率及倍频。
2015年09期 v.33 1351-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强;蔡新;舒超;潘盼;郭兴文;
对麦克马斯特大学H型垂直轴风力机进行改进,交错布置其叶片,设计了一种叶片交叠布置垂直轴风力机。基于CFD方法计算典型工况下叶片交叠布置垂直轴风力机的功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几何尺寸和工况下叶片交叠布置垂直轴风力机的功率系数高于麦克马斯特大学H型垂直轴风力机,在尖速比为1.6时,最大功率系数达到0.338。最后分析了风场的涡强和风速分布特性,得出叶片交叠布置对于减少尾流影响具有显著作用的结论。
2015年09期 v.33 1356-1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孙耀宁;王艳飞;朱子剑;
采用随机纤维分布阵列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并根据体积单元整体的受力特性对其边界条件进行设定,通过运行脚本快速有效地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运用Abaqus材料子程序UMAT建立材料的损伤模型,并且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损伤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叶片复合材料受到不同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微观尺度力学响应,进一步展现了叶片受外载荷影响所引起的微观尺度的破坏趋势。
2015年09期 v.33 1362-1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子彪;杨勃;熊伟;范婷婷;李凤雪;
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制冷的溴化锂喷射-吸收式热变换器系统。根据热质平衡理论和喷射器理论,对该新型系统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分析了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该系统用于回收55℃的废热,解决同时需要制热、制冷场所的冷、热源问题。结果表明:废热先流经蒸发器的串联流程的性能优于其它流程;低压蒸发器内冷冻水出口温度越高、冷凝器中冷却水出口温度越低,系统性能越好;而吸收器中用户供水温度越高,系统制热火用效率ηr越大,系统能效比COP却越低。
2015年09期 v.33 1368-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陈红兵;吴玮;张磊;褚赛;丁翰婉;
建立了一维土壤高温蓄热热湿传递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处理,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计算分析了热源温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温湿度场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地下土壤热湿传递特性及水分迁移规律。
2015年09期 v.33 1376-1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孙金龙;张亚兰;李治宇;秦翠兰;王磊元;刘飞;周岭;
以新疆氯化物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观察通过施加棉秆热解产物对其特性的影响。棉秆热解产物为木醋液和棉秆炭,棉秆炭结合牛粪制取炭肥混合物。采用不同添加剂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将木醋液和棉秆炭肥施用到氯化物强盐碱土,进行室内微域培养。通过对盐碱土特征值酸碱度(p H)、盐分(c)、碱化度(ESP)、钠吸附比(SAR)的测定,采用单因素趋势线和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与方差分析,得出p H,c,SAR和ESP改变量分别为0.29,2.84 g/kg,2.5 mmol/L和7.80;显著作用参数:木醋液为稀释1 200倍,炭肥为10 g。研究结果为棉田盐碱化土壤的改性和农业剩余物热解产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2015年09期 v.33 1381-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吴昊;杨丽;陈海军;朱跃钊;
以树枝秸秆及废轮胎整胎为原料,在"反烧"式固定床气化炉中以空气为气化剂进行气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当量比ER的增加,炉内气化温度升高,气化效率提升,当ER为0.30时,炉内温度达到750℃,气化效率为56.45%,气体热值为4.68 MJ/m3;随着原料中废轮胎比例的增加,气化效率有所提高,燃气热值升高,当废轮胎质量含量为44%时,气化效率达到60.21%,气体热值为5.34 MJ/m3;气化温度是影响气化效率和气体热值的最重要因素,提高空气当量比可以使炉内温度升高,强化气化效果;同时原料中废轮胎比例也对气化效率及气体热值有较大影响,废轮胎质量含量为40%~50%较为适宜。废轮胎以整胎形式与生物质共气化是废轮胎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
2015年09期 v.33 1387-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丛宏斌;姚宗路;赵立欣;孟海波;吴悠;
在对自燃连续式生物质热解炭化工艺过程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质热解粗燃气组分特征,采用协同分离和多级净化的设计思路,研究了该热解工艺条件下的燃气净化分离与高值化处理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空气富氧化处理、粉尘脱除、焦油与木醋液分离、燃气提质、深度净化等工艺环节,最后分析了该工艺系统涉及的辅助性关键技术问题。该研究可为生物质热解炭气油联产系统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2015年09期 v.33 1393-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谢烽;郭进;胡坤伦;武若愚;
试验采用高速纹影系统和压力传感器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定容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初始压力对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以及定容燃烧弹中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火焰的传播速度变化不大,并且有减小的趋势,当初始压力超过0.14 MPa后火焰的燃烧速度会发生突变而增大;初始压力的变化对定容燃烧弹中燃烧压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当初始压力为0.10 MPa时,最大燃烧压力Pmax=0.703MPa;而在初始压力为0.16 MPa时,最大燃烧压力Pmax=1.42 MPa;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火焰变得愈发的不稳定。
2015年09期 v.33 1398-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葛慧玲;焦扬;任永泰;
根据2004~2012年黑龙江省农作物产量,计算农业废弃物类生物质能资源蕴藏量和能源可用量,对近年主要农作物生物质能源储量进行测度。采用GM(1,1)灰预测模型,对2013~2016年黑龙江省农业废弃物类生物质能源可用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以50%利用率计算,到2016年其可用量相当于30.728×106t标准煤。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类生物质能的发展潜力,将生物质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环境成本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到2016年黑龙江省利用生物质能发电节约的环境成本为123.728亿元,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5年09期 v.33 1403-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陈梦;徐良铸;于萍;罗运柏;
借助于Design Expert软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对酶水解餐厨垃圾影响显著的因素为糖化酶、温度及初始p H,再根据响应面设计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设计方法,以生成还原糖的产量为响应值,对酶水解餐厨垃圾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糖化酶的量为220U/g,水解温度为55.8℃,初始p H为5.24时,还原糖的产量为68.02 g/L,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2015年09期 v.33 1409-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李晓红;
采用共沉淀、煅烧及研磨的方法制备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制备条件对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活性的影响,得到优化后的制备条件:镍/铝摩尔比为2、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2 h、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质量比为1。以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催化蓖麻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蓖麻油转化率为98.9%。采用TG-DTA,FTIR,BET,XRD技术对镍铝水滑石、镍铝复合氧化物及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铝水滑石在30~220℃,220~380℃及500~520℃3个温区有3个失重台阶;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BET表面积为34.42 m2/g,BJH累积孔容为0.128 cm3/g,BJH平均孔半径为5.46 nm;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由Ni O晶体和K3Al F6晶体构成。
2015年09期 v.33 1415-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盛松伟;张亚群;王坤林;叶寅;游亚戈;
文章首先对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能量转换系统进行分类,分析了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液压式和直驱式组合的发电系统,通过模型试验优化了系统中的参数配置,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最后通过实海况试验验证了"鹰式一号"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发电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015年09期 v.33 1422-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 ] - 徐又同;刘琦宇;杨雷;孙震;韩威;张景来;
文章以螺旋藻为原料,结合石油地质学的理论研究,选取粘土矿物蒙脱石负载镍元素作为催化剂,在亚临界条件下制备生物质油,并研究了氯化镍浓度、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3个因素对生物质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镍浓度为0.7 mol/L,焙烧时间为4 h,焙烧温度为500℃时,生物质油产量最高;螺旋藻液化反应加入负镍蒙脱石后,产率提高了13.28%,生物质油中氮含量降低了12.63%,氧含量提高了18.81%。
2015年09期 v.33 1427-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百成;张承亮;陈振斌;蒋盛军;刘赛武;
文章对E10,E15,E20及柴油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柴油相比,E10的全生命周期能耗与柴油相当,E15和E20全生命周期分别节能4.6%和6%;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方面,E10,E15和E20分别减排2%,3.04%,4.1%;在标准排放物方面,除NOx增排外,SOx,PM10,CO,VOC均达到减排的效果,其中VOC,PM10的减排效果较为明显。
2015年09期 v.33 1434-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正>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项).[1]刘长浥,王伟胜,赵海翔,等.风力发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2-76.[1]L iu Changyi,Wang Weisheng,Zhao Haixiang,et al.Wind Driven Generator[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09.42-76.[2]江涛.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
2015年09期 v.33 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期刊发行效率,扩大期刊影响,方便读者与编辑部的联系,自2016年起,《可再生能源》杂志将自办发行。《可再生能源》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倾心爱护,使《可再生能源》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可再生能
2015年09期 v.33 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