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 活性污泥混合木屑制备生物质燃料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

    林浚铭;吴小龙;吴璐超;黎炜;官宝红;

    以活性污泥混合木屑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燃料,考察成型压力、物料含水率和活性污泥占比对生物质燃料的抗破碎强度和松弛密度的影响,并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料的抗破碎强度和松弛密度均随着成型压力和活性污泥占比的增大而增大,物料含水率控制在15%~20%较为合适;成型压力和物料含水率对生物质燃料的抗破碎强度有显著影响,而成型压力和活性污泥占比对生物质燃料的松弛密度有显著影响;活性污泥的燃烧过程可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燃烧及无机盐分解3个阶段,木屑的燃烧过程可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及剩余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3个阶段;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因活性污泥占比的多少而有所差异。生物质燃料的综合燃烧性能随着木屑占比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活性污泥的加入可以改善生物质燃料的着火性能,合理的活性污泥混合木屑工艺和配方能够制备出燃烧性能较好的生物质燃料。

    2019年02期 v.37;No.246 159-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沼液絮凝处理及其肥效研究

    李国光;田瑞华;韩文彪;

    文章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厌氧发酵沼液进行絮凝处理,以絮凝率和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PAC投放量、PAM投放量和沼液pH值对絮凝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获得沼液处理的最优条件,最后开展沼液肥效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沼液的pH值为6.92,PAC的投放量为912 mg/L,PAM的投放量为21.36 mg/L时,沼液絮凝率和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7.96%和45.1%,总氮去除率为51.1%,总磷去除率为44.3%,氨氮去除率为60.3%;处理后的沼液在低浓度下可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而未处理的沼液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019年02期 v.37;No.246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户用智能多功能生物质采暖炉的设计与燃烧实验

    姜戌雅;张昌超;李余康;于文凡;蔡红珍;

    针对传统生物质采暖炉热效率不高、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户用智能采暖炉。该采暖炉采用了发条机构的设计,在发条蓄积能量后,通过传动系统和螺旋送料器将燃料送入燃烧室;基于STM32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能够对传感器实时反馈的温度做出反应,从而实现智能化进料,并控温保温;采用三级除尘装置的除尘系统,可实现烟气和颗粒物的低污染排放。以玉米秸秆成型颗粒为燃料对设计的采暖炉进行燃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日运转14 h的情况下,大约需要39.9 kg的玉米秸秆成型颗粒,采暖炉的额定发热量为1 620 kJ,热效率为63%。

    2019年02期 v.37;No.246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F-T柴油掺混含氧燃料对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刘颖;王铁;乔靖;高吉;陈东东;

    在F-T柴油中分别掺混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醇、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碳酸二甲酯(DMC),制成3种含氧混合燃料,研究掺混含氧燃料对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特性下,相比于0#柴油,M10,P10和D10含氧混合燃料的输出转矩依次降低,动力性低于0#柴油;M10,P10和D10含氧混合燃料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大于0#柴油,经济性降低。在2 000 r/min负荷特性下,相比于0#柴油,M10,P10和D10含氧混合燃料的碳烟分别降低了36.58%,65.76%和67.35%,NOX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4.82%,11.57%和14.03%,C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0.08%,46.88%和38.34%,HC排放量有所升高。

    2019年02期 v.37;No.246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冷却水流量变化对板管式光伏光热系统的性能影响

    庞玮;于洪文;张林睿;张小燕;张永哲;严辉;

    不同冷却水流量条件下,板管式光伏光热(PV/T)系统的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文章通过实验测试了当冷却水流量发生变化(0~0.25 kg/s)时,板管式PV/T组件的温度、发电功率、冷却水温度,以及板管式PV/T系统热效率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水流量为0~0.25 kg/s时,PV/T组件发电功率的平均值比PV组件增加了约5%,同时,PV/T系统的热效率可达到约57%;板管式PV/T组件的发电功率随着PV/T组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V/T系统的热效率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019年02期 v.37;No.246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FPA算法的配电网光伏消纳能力评估

    梁海平;王翠;王正平;邢志坤;郑连跃;刘英培;

    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光伏电源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研究配电网分布式光伏的消纳能力问题对维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文章研究了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短路容量及网损的影响,以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量最大、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及短路容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模型。根据所建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花授粉优化算法(Flower Pollination Algorithm,FPA),并对IEEE33节点系统及实际配电网进行求解。最后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2019年02期 v.37;No.246 190-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含风电的电力系统区间调度问题求解

    程杉;冯毅煁;黄天力;

    在含风电的电力系统中,风电功率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影响了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及实用性。文章研究了含风电的电力系统的区间调度问题,并利用辅助模型将区间调度转化为一般调度,求解得出决策变量的区间解和相应的目标函数区间值,并将场景削减方法应用到区间调度中。最后,算例仿真辅助模型证明文章所提出的区间调度的实用性,场景削减方法对调度区间具有良好效果。

    2019年02期 v.37;No.246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海上风电场环形拓扑结构集电系统开关配置分析

    陈献慧;王冰;邓红峰;李伟;

    为研究拓扑结构可靠性和成本对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的影响,文章以环形拓扑结构为例,根据开关配置方案分别建立风机、海缆和开关设备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和成本模型,通过实际海上风电场运行数据计算,对比最简单开关配置和完全开关配置的可靠性及成本差异。在此基础上,考虑未知个数开关设备,建立部分开关配置方案的可靠性模型及成本模型,利用NSGA-II算法实现可靠性及成本的Pareto最优,并设计出最优开关配置方案。

    2019年02期 v.37;No.246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主动配电网背景噪声对同步相量算法精度的影响

    周刚;刘刚;冯忠奎;孟庆刚;靳宗帅;薛景润;石访;

    文章分析了某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压信号的背景噪声功率谱,建立了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有色滤波模型。在稳态和幅相调制情况下,分析了不同类型背景噪声的相量计算精度。研究表明,配电网背景噪声信号具有时间相关性,其功率谱呈下凹状,对同步相量算法的影响比高斯白噪声和粉色噪声大。稳态情况下,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TLS-ESPRIT)算法抗背景噪声能力更强;动态情况下,卡尔曼(Kalman)滤波算法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算法抗背景噪声能力更强。

    2019年02期 v.37;No.246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规模风-光-火博弈并网的电网自组织临界性研究

    于群;宋康;曹娜;贺庆;杨学涛;

    为研究大规模风、光电厂同时并网时电网自组织临界性的演化规律,并寻找电网最强健时的并网策略,将博弈论应用于风、光并网。文章首先建立了风-光-火三方并网的合作博弈模型,基于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幂律分布的回归方程分维来评价风-光-火三方博弈并网策略的优劣性,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寻找电网最强健与最脆弱时的并网策略;其次,为了观察新能源出力占比增加时,电网自组织临界状态的演化规律,提出了用停电事故损失负荷的幂律特性曲面来表征自组织临界状态演化的方法;再次,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电网较脆弱状况下的停电规模与频数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模拟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的分布规律;最后,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2019年02期 v.37;No.246 218-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考虑主动配电网运行策略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

    冯磊;周少雄;陈燿圣;曾智基;陈滢;

    文章充分考虑全局优化控制和自治区域离网运行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控制策略,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模型以综合成本净现值最小为目标,引入了计及主动配电网离网运行能力的系统综合安全性指标为约束,以保证规划结果的安全性;下层优化模型基于上层得到的规划结果,采用全局优化控制策略决策可控单元出力,模拟主动配电网经济运行工况。文章还设计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9年02期 v.37;No.246 22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特征聚类的多能源系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高靖;张明理;邓鑫阳;杨博;张子信;韩震焘;

    针对多能源系统中不同种类能源负荷特征提取及预测问题,提出基于特征聚类的多能源系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系统理论对多种类能源负荷预测模型中的环境因素输入属性进行主控因素关联度分析,分别得到电、气、热、冷负荷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关联度,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负荷数据和关联度输入数据的特征向量,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给定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建立多种类能源负荷的特征聚类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基于特征聚类的多能源系统负荷预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不同种类能源负荷的预测精度。

    2019年02期 v.37;No.246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针对风电波动抑制的电池储能SOC鲁棒优化模型

    马骞;苏寅生;黄河;

    针对风电系统输出功率波动问题,研究了基于风电波动异常数据判断及波动幅度情景划分的,能够有效抑制风电波动的电池储能系统SOC鲁棒优化模型。研究电网调度需求、风电功率预测及风电波动数据特性,建立了风电波动异常数据鲁棒判别模型,为风电波动场景划分提供数据支持;研究不同风电波动幅度场景电池储能系统SOC适应性指标,建立了在不同风险容许度下的SOC鲁棒优化模型;研究基于风电波动数据及其对应的电池储能系统SOC历史数据的SOC鲁棒优化模型求解方法,建立了基于χ2散度函数的SOC鲁棒优化算法;根据风电出力波动及电池储能系统特性,建立了基于特定区域电网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并根据风电波动特性对电池储能系统SOC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文章针对风电波动抑制建立的电池储能SOC鲁棒优化模型,对风电波动幅度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提升了电网运行稳定性。

    2019年02期 v.37;No.246 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电能质量评价方法

    李熊;阿辽沙叶;潘国兵;张旭;姜驰;

    针对电能质量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价算法。基于耦合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算法,从时间域和评价指标这两个维度出发,建立了电能质量立体评价方法。通过所建立的指标域电能质量评价模型,对各时间点电能质量较差的部分减分,对较好的部分加分,得到马太效应收益亏损因子,并利用积分法得到评价指标的阶段性评价值;再引入时间域权重,使用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得出考察周期内各项指标的评价值;最终利用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对所有初级评价值进行有序加权求和,得到电能质量综合评价值。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通过有序加权平均能有效区分不同评价对象的质量。

    2019年02期 v.37;No.246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功率调节的微电网互联与配电网协调优化控制

    翟雨稼;靳嘉荐;

    多微电网互联结构可实现多个微电网间的能量协调,并形成能源互补优势。文章针对多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在天气变化影响下产生的出力不确定性问题,以提高微电网互联系统电压稳定性为目标,研究基于微电网互联结构的微电网间功率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单个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出力波动特性及其与微电网互联系统、配电网系统之间的能量协调与功率支撑需求特性,建立基于功率平衡控制的微电网间互联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互联系统内各微电网控制系统平衡计算,建立微电网互联系统与配电网间能量交换的控制模型与控制策略。以三机九节点拓扑模型建立微电网互联系统及接入网协调控制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微电网协调优化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微电网波动以及对配电网的影响。

    2019年02期 v.37;No.246 249-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计及能量掺混的风电机组尾流叠加模型研究

    邵振州;刘永前;李莉;禇景春;袁凌;

    风电机组可能受上游多台机组尾流共同影响,工程中一般应用叠加模型来模拟这种尾流叠加效应。尾流区与周围大气的能量掺混导致了尾流恢复,目前常用的尾流叠加模型无法体现这个效应。应用一维动量理论计算风电机组尾流区从周围大气吸收的能量,在能量守恒叠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这部分掺混能量对其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了尾流场模拟精度。在Lillgrund海上风电场应用能量掺混叠加模型,流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模拟风电场内机组功率变化趋势,且相较于传统模型计算精度更高,对风电场发电量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9年02期 v.37;No.246 25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气动相似的浮式风力机模型叶片快速设计方法

    陈哲;何炎平;孟龙;何翀;陈鸣芳;

    在浮式风力机模型试验中,由于尺度效应的影响,浮式风力机模型叶片的推力不能达到弗汝德相似条件下的目标推力值,采用重新设计叶片的方式可以较好地满足模型试验的要求。文章以某6 MW海上浮式风力机模型试验为例,提出基于气动相似的模型叶片快速优化设计方法,并与前人提出的方法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文章提出的方法可有效降低78.18%的风力机推力计算次数,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在试验工况下,该方法设计的叶片与目标值的匹配情况优于模矢搜索法。研究结果可以为风力机模型叶片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37;No.246 26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调频质量阻尼器的并网风力机叶片振动主动控制

    丛聪;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振动问题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及功率输出。针对叶片振动控制问题,采用主动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设计主动控制策略,建立完整的机械及电气耦合模型。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并网变速运行条件下的双馈感应风力机(DFIG)整体动力学模型,包括叶片、塔架的耦合,机械及电气由传动系统耦合。分析湍流载荷、变速诱导力及电网动态对叶片面内振动的影响,文章扩展了现有的模型,考虑了阻尼器停止力,完善了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约束系统和H∞鲁棒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准确可靠,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叶片面内振动,阻尼器行程满足叶片许可的工作空间。此外,数值研究表明,在发生电网故障的情况下,控制器对于风轮速度变化具有鲁棒性。

    2019年02期 v.37;No.246 26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具有低湍流度的VAWT系列翼型正向设计方法

    曹阳;戚嘉伟;李锦义;吴国庆;

    文章选取了NACA0012,NACA2412及NACA23012等传统航空通用翼型,分析比较了在不同叶尖速比下各翼型的湍动能、湍流耗散速率、湍流粘度等湍流特性指标。当翼型弦线与流线重合时,沿流线的弦线能有效地抑制湍流的形成,使翼型对周围气流的扰动最小。并以此为思路,通过正向设计的方法,结合儒可夫斯基转换和特雷夫茨图解法正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VAWT的低湍流度系列新翼型。在数值仿真方面,选用k-ω标准湍流模型,采用稳态分析和面积分计算的方法,计算了各翼型在弧形计算域内的湍流特性,发现新翼型在湍流特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验证了设计原理及方法的合理性。

    2019年02期 v.37;No.246 27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树状分叉网络的增强型地热系统采热计算分析

    张林;姚军;樊冬艳;

    文章以分形理论和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为基础,利用树状分叉网络表征离散缝网,构建出EGS热流耦合解析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方法得到该模型中干热岩储层的温度解析解,并分析了分叉参数和生产参数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累计采出热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裂缝的分叉级数对出口端缝网温度影响较大;当裂缝的长度比从0.5逐渐增加至0.7时,缝网出口温度的热突破时间从1.8 a左右逐渐延长至3 a左右;与裂缝长度比为0.5的工况相比,当裂缝长度比为0.7时,20 a内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累计采出热量增加了2×109kJ;裂缝的开度比对水的流速影响较大,当裂缝的开度比增大时,增强型地热开采系统累计采出热量的增长速度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注水速度的增大会缩短热突破时间,注水温度对热突破时间影响不大。

    2019年02期 v.37;No.246 28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定热源的两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韩中合;范伟;

    为了分析热源条件约束下两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经济性的差异,文章根据热力学理论,选取3种工质分别建立无内回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内回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模型和经济性模型。通过计算比较了两种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经济性,并分析了排烟温度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相同工质的两种系统的净功率相等时,所对应的排烟温度为等效排烟温度;当排烟温度高于等效排烟温度时,IORC系统的净功率高于ORC系统;当工质相同时,IORC系统的投资成本高于ORC系统,IORC系统的净功率高于ORC系统,且二者的差值较小,导致IORC系统的电力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性较低;排烟温度不受约束时,采用R123的ORC系统经济性最佳;当排烟温度不高于75℃时,采用R245fa的ORC系统经济性最佳。

    2019年02期 v.37;No.246 28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利用莫来石陶瓷与AlSi12合金制备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

    姚树山;智丽飞;张敏刚;郭锦;闫时建;

    以莫来石陶瓷和AlSi_(12)合金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相变储热材料。分析服役期间相变储热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组成、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并探讨AlSi_(12)合金的氧化损坏对相变储热材料储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经莫来石陶瓷封装的AlSi_(12)合金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持续服役1 000 h后,AlSi_(12)合金的氧化增重率仅为3.75%;服役期间,AlSi_(12)合金中部分Al元素被氧化成Al_2O_3,导致了AlSi_(12)合金的相变温度范围变窄,储热量随之减小,从而影响了AlSi_(12)合金的储热性能;AlSi_(12)合金不会严重腐蚀莫来石陶瓷,也不会向莫来石陶瓷渗透,且部分Al_2O_3积聚在莫来石陶瓷表面,从而降低了AlSi_(12)合金在服役后期的氧化速度。研究结果为利用AlSi_(12)合金制备相变储热材料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37;No.246 297-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模型水泵水轮机的尾水管旋涡空化流动分析

    李怡心;周大庆;于安;

    为研究水泵水轮机的空化性能,文章采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的两相流计算方法,对某抽水蓄能电站的模型水泵水轮机进行定常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不同导叶开度下3个非设计工况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流量增大,涡带形状有所不同,小流量工况下涡带形状较为复杂,中流量工况下涡带为螺旋形,大流量工况下涡带为柱状;涡带半径越来越小,涡带中心的压力越来越低,当涡带内部压力低于汽化压力时,就会产生空腔空蚀,反而使得效率下降。当转轮出口处外侧存在圆周速度分量,中心区域速度较小时,会形成涡带,交界区域速度急剧变化的位置与涡带半径相对应,涡带形状与速度分布情况有关。

    2019年02期 v.37;No.246 303-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多工况条件下变叶片数潮流能水轮机能量及流动特性研究

    张玉全;张继生;蒋洁青;郑源;刘惠文;臧伟;何中伟;

    文章建立了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利用该模型预测水轮机尾流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潮流能水轮机在不同叶片数和不同叶尖速比条件下的能量和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值计算模型在预测尾流速度亏损和湍流强度方面具有较好的精度,尤其在远尾流区,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保持一致;当叶尖速比(TSR)为4.5左右时,3叶片和4叶片的潮流能水轮机具有相对较高的获能系数,此结果对于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年02期 v.37;No.246 310-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正>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项).[1]刘长浥,王伟胜,赵海翔,等.风力发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2-76.[1] L iu Changyi,Wang Weisheng,Zhao Haixiang,et al.Wind Driven Generator [M].Beijing:China

    2019年02期 v.37;No.246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启事

    <正>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期刊发行效率,扩大期刊影响,方便读者与编辑部的联系,自2016年起,《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可再生能源》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倾心爱护,使《可再生能源》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可再生能源》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能源与动力工程类)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波

    2019年02期 v.37;No.246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