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 生物质气对内燃机发电机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章恺;刘振峰;翁一武;

    文章以30 kW生物质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CO,H_2,CH_4,CO_2等组分的比例配制气体,来模拟不同生物质气,并分析生物质气组分和热值对内燃机发电机组启动特性和发电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CO_2的阻燃效果显著,CO_2的比例升高会阻碍内燃机的点火启动,导致内燃机组无法正常工作;H2的助燃效果显著,提高H2的比例可以改善内燃机组的启动特性和发电特性;内燃机组的最大输出功率随着生物质气热值的增加而上升,当生物质气的热值大于6.75 MJ/m3时,内燃机组可以达到额定输出功率(30 kW);当生物质气热值相同时,降低CO_2比例或提高H_2比例,内燃机组的做功能力将会增强;内燃机组的发电效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升高,燃气消耗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降低。

    2019年04期 v.37 475-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质热解气重整试验平台设计与试验

    王敬茹;马腾;丛宏斌;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

    针对热解气焦油含量高、热值低的问题,文章基于焦油催化裂解和热解气气化重整原理,提出了生物质热解气重整工艺路线,并设计、搭建了生物质热解气重整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主要由热解、催化重整、产品收集、控制系统等组成。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该试验平台上开展了热解气重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以石英砂作为惰性材料的条件(高温裂解)下,热解气产率为33.8%,焦油转化率为64.3%;在玉米秸秆炭催化裂解条件下,热解气产率为37.8%,焦油转化率72.6%;高温裂解和催化裂解条件下生成的热解气的热值均达到了17MJ/m3以上。热解气重整试验平台达到了设计目的,为热解气重整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2019年04期 v.37 482-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瑞典生物质能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王志伟;雷廷宙;陈高峰;李学琴;辛晓菲;杨淼;

    作为一个传统化石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瑞典近年来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产业,实现了从使用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到使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变,生物质能最终成为瑞典第一大能源,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概述了瑞典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瑞典生物质能发展的主要措施和经验,以期为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提供求同存异、因地制宜的方法和途径,也为推进我国农村能源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2019年04期 v.37 48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1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平模式成型机关键部件设计及秸秆类原料适应性试验

    郝彦辉;姚宗路;赵立欣;孟海波;霍丽丽;张喜瑞;刘悦;

    针对目前成型机对秸秆类原料适应性差的问题,文章根据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油菜秸秆、香蕉秸秆5种生物质原料特性,对平模式成型机的平模和压辊两个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以提高成型机的原料适应性。通过分别对5种原料进行成型试验,验证成型机对5种生物质原料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种秸秆原料,成型机均能够很好成型,成型机及成型颗粒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生物质成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9年04期 v.37 495-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质燃煤耦合发电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高金锴;佟瑶;王树才;孙洋;安有德;杨天华;

    国务院"十三五"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后,如何较大幅度地降低CO2排放成为燃煤电厂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按照现有的煤电技术,仅通过提高煤电效率降低煤耗和CO2排放强度是非常困难的。燃煤电厂采用生物质与煤电耦合发电技术,是当前最可行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文章针对生物质替代煤炭发电应用的现状,介绍了现阶段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几种方式,及其在现有电厂中的应用情况,并简要分析其优缺点。结合耦合技术自身特性、经济成本及中国国情,提出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9年04期 v.37 50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 ]
  • 排气温度对乙醇氧化生成甲醛的影响

    曹智焜;徐斌;刘方杰;胡宜康;王站成;苗家轩;

    文章搭建了用于研究乙醇氧化的流反应器试验台,并将流反应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中,借助高温排气对流反应器加热,研究发动机排气温度对流反应器中乙醇氧化生成甲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和变温环境下,乙醇的质量浓度均随着排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恒温环境下的乙醇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变温环境下的乙醇质量浓度;当排气温度与临界温度相等时,甲醛质量浓度存在最大值4.7μg/L;乙醇的氧化反应以及甲醛的生成与氧化反应均主要发生在温度为733~983 K的条件下;在试验所选的流速范围内,恒温环境下甲醛生成与氧化的临界温度区间为838~869 K。

    2019年04期 v.37 507-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局部阴影情况下一种基于改进BFOA的光伏阵列GMPPT策略研究

    李恒瑞;廖冬初;陈俊;

    局部阴影情况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P-U曲线呈多峰形,I-U曲线呈多膝形。利用传统跟踪方法跟踪全局最大功率点时会陷入局部峰值点。文章针对细菌觅食算法(BFOA)在全局范围内收敛速度较慢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BFOA。该改进算法首先在阴影遮挡发生时判断阴影情况,然后设法缩减电压跟踪范围,并在重新确定的电压范围内跟踪全局的最大功率点。文章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光伏阵列,并将改进BFOA的模拟结果与传统扰动观察法、常规BFOA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BFOA能够在局部阴影条件下成功地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且跟踪过程的动态响应时间明显缩短。

    2019年04期 v.37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 ]
  • 槽式太阳能供热光伏系统集热器集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郝梦琳;杨宾;高丽媛;刘杰梅;

    文章基于沧州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实验分析了传热工质进口温度、直射辐射量对槽式太阳能供热光伏系统中集热器集热性能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沧州地区3月份晴朗天气条件下,槽式太阳能供热光伏系统的集热效率为0.35~0.65;当运行温度为20~100℃时,随着传热工质入口温度逐渐升高,槽式太阳能供热光伏系统中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均得到明显提高;直射辐射量的增大,会导致槽式太阳能供热光伏系统中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火用效率随之升高。

    2019年04期 v.37 5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大规模分散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划分方法

    寇凌峰;徐毅虎;侯小刚;张帆;

    分析大规模小容量光伏电源分散接入配电网所造成的相关问题时,可能需要进行实时在线大范围的处理,这对配电网管理光伏电源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对分散接入配电网的光伏电源与负荷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分析,选取合适的集群划分指标,计及节点间电气距离的影响,将配电网中的光伏电源节点组成一个网络,引入并优化了复杂网络模块度函数,利用聚类算法进行光伏集群划分。分别在两种场景下进行了算例分析,并将集群划分结果与详细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了通过文章方法得到的集群划分结果更加接近详细模型,且不需要人为设定集群数目,即能迅速并准确地进行光伏集群划分。

    2019年04期 v.37 525-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含有虚拟阻抗的微源逆变器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缪惠宇;梅飞;张宸宇;郑建勇;杨赟;顾盼盼;

    微网渗透率升高使微网系统惯性减小,受到扰动之后微网易发生振荡失稳。文章引入虚拟阻抗,提出一种适用于低压微网的改进型下垂控制,减小线路阻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微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计算系数矩阵特征根的形式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相应的模型,通过时域仿真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019年04期 v.37 531-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计及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热电联供型微电网经济优化

    孙黎霞;刘甜甜;裴启晨;张宏宇;王冬;

    热电联供型微电网与当前能源互联网发展联系紧密,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等优点。为了使热电联供系统的经济模型计算更加精确,文章在微电网经济调度优化模型中,考虑了蓄电池充放电深度和荷电状态SOC对蓄电池寿命的影响,利用加权吞吐量法计算其运行成本,建立了含风电机组、光伏电池、储能系统、燃料电池、空调机以及热电联供的并网型微电网系统的日运行成本优化模型,采用改进型遗传算法优化各微源出力,使其日运行成本最小。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考虑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微电网运行成本模型更符合实际运行工况。

    2019年04期 v.37 538-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差分进化入侵杂草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

    范宏;刘自超;郭翔;

    文章提出了差分进化入侵杂草算法(DEIWO),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模型及分布式电源(DG)接入位置和容量进行综合优化。利用柯西分布对入侵杂草算法进行空间扩散,在计算初始可以产生更多的可行解;引入差分进化策略,优化竞争生存操作过程,解决了入侵杂草算法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IEEE 33节点算例结果表明,优化配置的配电网重构可以有效降低网络损耗和减小节点电压偏差,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消纳,算例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2019年04期 v.37 545-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微电网并网/孤岛转换安全域分析

    戈阳阳;周正道;王琪玮;马少华;苏蠡;董鹤楠;

    微电网并网运行状态进行安全域分类,能够确保微电网在发生非计划孤岛时能够转换成功。文章提出了并网运行过程中转换安全域的概念,提出了从功率空间映射到向量空间的孤岛安全域的分析方法,采用微电网总有功/无功作为孤岛转换稳定判据,减小了判定维度,在微电网仿真平台通过时域仿真确定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电压及频率波动情况。最后依据电压/频率波动限值,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式进行模式识别,给出了固定参数的微电网并网/孤岛转换安全域。

    2019年04期 v.37 55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鲁棒DEA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许鉴;高靖;刘一涛;邓鑫阳;周沫;候依昕;仲崇飞;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后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性分析和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新能源电网投资与运行收益间非线性关系模型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为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和投资规划提供有效准确的经济性指导;研究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输电线路、变配电设备等基础设施投入与运行经济效益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DEA决策算法的产出效率评价模型;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政策变化、全社会用电量、线损率、供电可靠率等不确定性对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投资收益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综合不确定性的产出效率鲁棒评价模型。采用我国部分省级电网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投入产出数据样本,对建立的鲁棒DEA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新能源电网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能够对电网的投入产出情况作出较为有效的评价。

    2019年04期 v.37 558-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考虑相关性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日前灵活性调度方法

    李琰;周明;李庚银;

    含风电电力系统的传统调度侧重于时段内功率平衡,而忽略了相邻调度时段间的功率波动,因此造成大量弃风,文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灵活性调度方法。首先,将风电场依据相关性分组,采用通用生成函数方法建立由风源风速预测信息到每组风电场总出力的爬坡状态概率分布,结合由预测序列建立的负荷爬坡概率分布得到系统净负荷爬坡概率,引入风险价值理论得到系统上下灵活性需求;其次,根据所建立的常规机组和抽水蓄能电站灵活性调节模型,以运行成本与灵活性服务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考虑灵活性需求约束与网络安全约束,提出了一种含风电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改造的IEEE-118测试系统验证了文章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2019年04期 v.37 564-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全局灵敏度的光伏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的影响评估

    毛玉宾;刘万勋;黄景慧;张丽华;蒋小亮;于琳琳;朱蜀;刘开培;秦亮;

    介绍一种基于全局灵敏度分析的光伏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影响的量化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辨认对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文章介绍了包含光伏的电力系统小信号建模方法,包括光伏的不确定性模型和光伏出力相关性的处理方法;阐述了各种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介绍了全局灵敏度在电力系统不确定因素排序中的应用,包括一阶灵敏度指标(FOSI)和总灵敏度指标(TESI)的计算方法和流程。通过9母线和68母线系统验证了文章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排序,从而提高不确定性分析的效率,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2019年04期 v.37 573-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需求相关性分组预测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

    潘霄;沈方;张明理;南哲;马少华;颜宁;

    为了有效地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增加主动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联合选址定容规划方法。采用需求相关性分组-多时间点方法对负荷进行预测;综合考虑线路损耗、储能系统调峰和新能源发电成本对局域配电系统影响,以功率平衡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基于IEEE-RTS 24总线系统对配电网进行规划。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规划方法能够合理配置分布式系统容量,保证电网经济运行,为主动配电网规划和扩容提供依据和方法。

    2019年04期 v.37 58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叶片弯振后风轮尾迹流动及气动噪声研究

    方玉财;高志鹰;陈永艳;闫萌萌;汪建文;

    基于动网格技术,通过编写UDF代码成功实现了叶片的一阶弯振及一二阶叠加弯振。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大涡模拟(LES)分析刚性叶片与低阶弯振后风轮近尾迹速度与涡量特征。运用FW-H方程,以风轮表面为声源面,通过选取不同测试线上的监测点分析叶片不同运动状态下辐射声频谱及声压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加振动后,在0.71R处出现轴向速度亏损,且在叶尖位置亏损最大;振动风轮整体噪声增大。文章通过研究模拟振动风轮的尾迹流动和噪声分析,为实际运行的风力机产生的气动噪声及声辐射传播特性提供一定参考。

    2019年04期 v.37 58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尖速比下双转子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试验研究

    姜宜辰;陈慧;卢政也;宗智;王昆;邹丽;

    虽然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是世界上的主流风机,但在适应风机大型化、深海化的趋势方面,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因其结构特点表现出一定优势。近年来,对于垂直轴风力机的研究日益增多,将两台相同的垂直轴风力机间隔一定距离置于一起即得到双转子垂直轴风力机。文章利用风机模拟与实际风场较接近的非定常风,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比了单转子垂直轴风力机和具有不同双转子间距的双转子垂直轴风力机在不同风速下同一转子的扭矩、转速与轴功率,证实了双转子垂直轴风力机的增益效果,并探讨了风速及两转子间距对风机性能及增益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速越大、两转子间距越小,双转子垂直轴风力机的增益效果越显著。

    2019年04期 v.37 594-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风电场机组大部件运行状态的年度检修策略

    宋鹏;杨伟新;刘宏杨;赵洪山;

    风电场机组年度检修是保证所有风电机组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检修方案可以降低风电场运行维护成本。为确定风电场的最优年度检修方案,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大部件运行状态的风电场年度检修策略。首先,综合考虑大部件的工作役龄、维修历史及当前运行状态,以威布尔比例强度模型计算部件的故障概率;然后,定义检修改善因子,描述年度检修对部件故障概率的降低程度,建立考虑故障停机时间、故障维修费用及检修成本的年度检修策略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2019年04期 v.37 599-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MPSO算法的风电场多机等值模型参数辨识

    刘立群;曹娜;史文秀;

    为了解决基于容量加权法的风电场等值模型参数难以充分反映风电场全部运行状态的问题,文章针对多机等值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首先,以电网侧故障为激励,根据各等值机组参数的轨迹灵敏度大小区分关键参数和一般参数。然后,采用改进的多粒子群优化算法分步辨识电气与控制器部分的关键参数。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各等值机组参数轨迹灵敏度大小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得到了参数修正后具有更优动态性能的多机等值模型。

    2019年04期 v.37 605-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Elman神经网络风机故障诊断

    林涛;杨欣;蔡睿琪;张丽;刘刚;廖文喆;

    在风机齿轮箱故障诊断过程中,针对由于故障数据稀疏导致模型建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改进人工蜂群算法(IABC)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齿轮箱正常状态下的温度模型,采用残差分析,得到齿轮箱的故障状态,降低了建立模型的复杂度。采用IABC对Elman神经网络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解决了Elman网络收敛速率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在IABC算法中,观察蜂阶段采用动态搜索策略,实现搜索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平衡;在侦查蜂阶段,通过引入混沌变量扰动,增大种群多样性,进而达到全局最优。通过华北某风电场历史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IABC与Elman神经网络的结合可对风机齿轮箱故障状态进行识别,且诊断正确率较高,可应用于实际故障诊断。

    2019年04期 v.37 612-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压缩空气储能盐穴储气库注采全过程热力学特性分析

    王国华;张学林;李智;李青松;韩月峰;薛小代;梅生伟;

    压缩空气储能是解决风电、光伏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盐穴作为压缩空气储气库具有独特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研究压缩空气盐穴储气库的热力特性,对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盐穴储气库的压缩空气注采全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和热力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盐穴储气库内的空气和该储气库壁面上的盐岩层存在对流换热,因此充、放气过程中盐穴储气库内平均温度的变化程度均小于绝热模型,充气过程中,盐穴储气库内空气的平均温升为6.1℃,放气过程中,盐穴储气库内空气的平均温降为7.2℃;充、放气过程中,盐穴储气库壁面上盐岩层内热影响区的深度为2.5 m,这不会对盐穴储气库的安全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2019年04期 v.37 618-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定壁温条件下竖直管内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张承虎;魏继宏;王欣;张建利;

    文章建立了应用于蒸发器的满液式竖直管三维物理模型,并采用多相流混合模型对满液式竖直管内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而后根据模拟结果得到管内静压、管壁加热温度和管长对满液式竖直管内流体的温度、含气率以及该竖直管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分析管壁加热温度、管长、管内静压和蒸发温度对满液式竖直管内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满液式竖直管的长度越长,蒸发器的总换热量越大;当满液式竖直管的壁面温度由376 K升高至388 K时,若该竖直管的长度为1.6 m,则其沸腾传热系数提高了7.4%,若该竖直管的长度为1.2,1.0 m,则其沸腾传热系数均升高了约3.3%;在蒸发器竖直管沸腾传热过程中,其换热量和壁面温度呈正相关;当蒸发温度较低时,满液式竖直管内的静压对管内流体的含气率以及该竖直管的沸腾传热系数影响较大。

    2019年04期 v.37 625-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正>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项).[1]刘长浥,王伟胜,赵海翔,等.风力发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2-76.[1] L iu Changyi,Wang Weisheng,Zhao Haixiang,et al.Wind Driven Generator [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09.42-76.[2]江涛.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

    2019年04期 v.37 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启事

    <正>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期刊发行效率,扩大期刊影响,方便读者与编辑部的联系,自2016年起,《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可再生能源》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倾心爱护,使《可再生能源》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可再生能

    2019年04期 v.37 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