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 生物质与聚丙烯共热解特性研究

    陈佳奇;武云飞;王一鸣;班延鹏;靳立军;胡浩权;

    为深入认识生物质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杨木单独热解特性以及聚丙烯添加量对杨木和聚丙烯共热解产物分布和产品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00℃为杨木单独热解时获得焦油产物的最佳温度,最高焦油产率为31.2%;在低温段(小于380℃),杨木和聚丙烯共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实验值略大于理论值,在高温段(大于430℃),共热解DTG曲线的峰值温度向高温区偏移;共热解对气体产物的生成起到了正协同作用,提高了气体产物的低位热值,对焦油的生成起到了负协同作用,但共热解使焦油中的酚类、酸类、酮类、呋喃类等含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烯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提高;此外,共热解使半焦的石墨化程度提高。

    2024年08期 v.42 995-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基于生物混凝剂的太湖蓝藻生物质气浮收获与微波干燥中试系统研究

    张海阳;李莉莉;程绍哲;于桐泊;李成;李林;王佩忠;孙连军;黄俊波;张学治;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生物混凝剂的蓝藻生物质混凝-气浮收获与微波干燥工艺,开发了处理量为20 m~3/h的中试系统。在太湖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蓝藻生物质的收获效率高达95%,脱水后生物质的含水率可降低到85%以下;经微波连续干燥10 min后,生物质含水率可以降低到10%以内,且微波干燥对生物质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没有影响。经济性分析和成本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蓝藻生物质的收获与干燥总成本为4 134.1元/t,其中生物混凝剂成本占50%以上,蓝藻生物质处理成本与生物混凝剂用量和成本以及微波干燥量密切相关。

    2024年08期 v.42 1004-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在EGR氛围下的燃烧颗粒结构特征分析

    瞿磊;王忠;冯洁;李守娟;

    以某农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EGR率分别为0,15%,30%的条件下,测试其燃用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时的碳烟排放特性,探究EGR率对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燃烧颗粒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可以缓解因引入EGR而导致的碳烟排放量升高问题,且大EGR率工况下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粒径为20~80 nm,呈正态分布;相同EGR率条件下,燃用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形成的颗粒粒径明显减小,且颗粒间的团聚程度增强,颗粒的孔隙率增大,界面层厚度增加;采用EGR技术,颗粒群的平均粒径增大,团聚程度增强,颗粒的孔隙率减小,界面层厚度增加;掺混生物柴油及引入EGR均会导致形成的颗粒表面粗糙程度和不规则程度有所提高。

    2024年08期 v.42 1012-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居民视角下辽宁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议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珊;孙文;李彦龙;李润东;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在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居民看法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以辽宁省居民对可再生能源认知、态度、行为以及政策意见为研究内容,依据人口数、可用耕地面积以及通过U-Net模型识别计算的可用屋顶面积,结合内曼分布设计各市所需问卷数,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调查。在所得的1 332份问卷中,20.00%以上的居民对可再生能源有错误认知,63.62%的居民愿意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65.57%的居民更希望企业发挥较大的作用。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居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和行为,企业类居民对我国能源资源、家庭储能系统的了解程度比非企业类居民分别高9.66%,18.20%;企业类居民主动选择价格稍高的绿色节能家电比非企业类居民高10.37%;非在校学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支付更高电价的意愿比在校学生高10.93%。支持在辽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居民,更容易接受价高的绿色节能家电,同时支持将自己的低碳行为转化为绿色积分或碳配额。文章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开展社会活动,提升辽宁省居民可再生能源认知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投资,降低产品价格,增加居民参与积极性;提出可再生能源总体运作框架,促进绿色积分交易,在辽宁省打造一批净零碳排放的示范区。

    2024年08期 v.42 1019-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I-V曲线逆推法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策略

    朱青云;刘凡;曾伟;

    光伏组件故障诊断一般依赖于对辐照度和温度等环境变量的测量,对分散的组件故障判别不够精确。文章提出了基于逆推I-V曲线法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事先提取光伏组件模型参数,然后计算不同辐照度及太阳能电池温度下的I-V曲线,形成I-V曲线库;在运行时无须实时监测太阳能电池运行时表面辐照度及平均温度,仅测量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电流,即可判断出组件是否发生故障。搭建实验平台对典型故障进行模拟并利用该策略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策略能够有效判断组件的故障。利用该策略研发了单板故障监测模块,实现了光伏组件在线故障判断,提高了光伏组件故障判断的精确性及光伏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024年08期 v.42 1029-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喷射式同轴套管换热器采热特性研究

    郭志远;付必伟;张思;

    为提高井底高温区地热能开采效率,文章构建了一种用于水平地热井开采的喷射式同轴套管换热器。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水平段近井底区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比分析外进内出型(Outside-in and Inside-out type,OI)、内进外出型(Inside-in and Outside-out type,IO)和喷射式(Jet Inlet,IOI)同轴套管换热器的流场和温度场,揭示了喷射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结果表明:IOI型换热器内流体的湍动能增加,并形成涡旋,提高了地热开采效率。通过对比采热性能发现,努塞尔数随质量流量增加而增加,IOI型的努塞尔数比其他两者分别高18.33%~32.48%和5.33%~18.84%;摩擦系数随质量流量增加而降低;相同质量流量下,IOI型换热器热增强系数比其他两者分别高9.13%~13.58%和3.61%~10.24%;IOI型的平均采出温度和平均延米换热量始终在三者中最高。研究结果为提高水平地热井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开采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8期 v.42 1037-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粘土中吸力锚基础的抗扭承载特性研究

    张浦阳;马思腾;乐丛欢;丁红岩;

    文章对粘土中的吸力锚基础承受水平与扭矩组合荷载、垂直与扭矩组合荷载的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基于有限元建立了长径比为1的吸力锚基础模型,研究了水平荷载、竖直荷载和扭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吸力锚基础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在扭矩荷载的作用下,吸力锚基础的水平和竖直承载性能均显著降低,随着水平荷载作用点的下降,吸力锚抵抗扭矩荷载的能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水平-竖直-扭矩荷载三者组合作用的情况下,随着扭矩荷载的增大,吸力锚极限承载力的下降趋势显著增大,随着荷载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增大,吸力锚抵抗扭矩荷载的能力呈现增大趋势。

    2024年08期 v.42 1047-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大型双馈风电机组弹性支承动态特性分析

    尹尧杰;褚景春;姜培学;

    风电机组正在朝着大型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机组载荷成倍增长,这对机组部件的动力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风电机组齿轮箱弹性支承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风电机组整机动力学模型,并耦合风轮气动载荷计算与风电机组控制程序;然后,利用搭建的风电机组整机模型计算了均匀风速下齿轮箱弹性支承的动态响应时频特性,对比分析了风切变、塔影效应以及非线性刚度对弹性支承响应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实际仿真计算了湍流风速工况下风电机组一个弹性支承出现损坏时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当弹性支承出现损坏仅能匹配50%刚度时,其响应会急剧增大,超过振动标准安全阈值4倍以上,影响风电机组整机安全稳定运行。

    2024年08期 v.42 1054-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考虑局部冲刷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侧向承载特性

    张融圣;刘寒秋;朱嵘华;陈勇;田振亚;涂智圣;孙香;

    在当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设计中,通常会忽略局部冲刷坑形态并直接简化为整体冲刷,造成桩基设计偏于保守。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采用适用于大直径单桩的双曲线型p-y曲线构建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引入等效深度的概念,并基于土工离心机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冲刷坑形态的单桩基础一维简化分析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对比分析其它修正模型,探讨了各模型对冲刷条件下单桩基础侧向响应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局部冲刷主要导致浅层海床的桩侧土反力减小,故合理修正浅层土的p-y曲线是分析受冲刷单桩侧向响应的关键。现有模型由于低估了局部冲刷后浅层海床土的竖向有效应力,导致桩基侧向响应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整体冲刷模型。

    2024年08期 v.42 1061-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平衡分布自适应迁移学习的多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张雅洁;王罗;刘宇璐;乐波;韩爽;苏营;刘永前;

    风电机组状态的准确监测对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提升至关重要。但是,受不同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分布差异的影响,现有状态监测方法在多风电机组应用场景下存在精度和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而平衡分布自适应迁移学习(BDA)可以拉近数据距离,同化数据分布。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DA的多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基于Copula熵的互信息法挖掘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关键影响参量;然后,构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模型(GRU)和序贯概率比检验(SPRT)方法的单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模型;最后,构建基于BDA的多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分布同化模型,并用于多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节省建模成本和计算成本,能够在保障多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监测效率。

    2024年08期 v.42 1068-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有功比例微分前馈VSG的柴储微网有功振荡抑制策略

    石荣亮;王国斌;兰才华;刘维莎;周其锋;

    在负载扰动下,传统储能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与柴油发电机(Diesel Generator Set,DGS)并联组网系统存在有功功率动态振荡。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有功比例微分前馈VSG(Activepower Proportional Differential Feedforward VSG,APDF-VSG)的柴储微网有功动态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储能VSG与DGS并联组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分析储能VSG的虚拟惯量、虚拟阻尼及输出阻抗参数对系统有功振荡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APDF-VSG的柴储微网有功动态振荡抑制策略,并给出相应的参数设计过程。最后,建立储能VSG与DGS并联组网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述APDF-VSG控制策略在抑制柴储微网有功动态振荡方面的有效性。

    2024年08期 v.42 1074-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补偿的VSG功率振荡抑制策略

    林俊芳;何国锋;张国勇;周子淳;

    为了获得惯性支持,在逆变器控制设计中引入了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但该控制会产生功率振荡问题。为了调节系统的功率和运行状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补偿的VSG功率振荡抑制策略。首先构建VSG的数学模型,分析了VSG振荡原因;其次通过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自适应模糊滑模补偿使其频率和功角快速收敛,以抑制VSG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振荡,并证明了其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文章所提VSG控制在启动和功率突变时,功率振荡都得到明显的抑制,且系统超调较小,响应时间变快,系统运行状态得到改善。

    2024年08期 v.42 1083-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考虑构网型风电频率响应的电力系统低频减载策略研究

    邹小明;李强;汪成根;贾勇勇;汤奕;

    大规模构网型风电机组并网会改变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而传统低频减载策略尚未计及构网型风电机组的影响,可能导致大功率缺额后的系统减载量不合理。文章提出一种考虑构网型风电频率响应的电力系统低频减载策略。首先,基于构网型风电虚拟惯量和一次调频控制模型,建立计及构网型风电频率响应的系统频率响应简化模型;其次,分析构网型风电的有功响应特性对系统不平衡功率量的影响,进而精细化估算用于指导电网多轮次减载的不平衡功率量,从而提出自适应低频减载实施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文章所提低频减载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4年08期 v.42 1089-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工业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吴维成;谷志卿;鞠朋;彭贝贝;张静;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温余热通过烟气、冷却介质等形式散发到环境中,将这些热能回收利用对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详细回顾现有工厂利用低温余热的案例,对比不同热源条件下的换热方案及节能效果,得出低温余热具有余热制热、原材料预热及防冻、余热制冷、余热发电等广泛用途;指出在利用低温余热资源时,应重点关注热源的特点及工厂需求等方面,选择与企业适配的余热利用方式;并对低温余热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展望。

    2024年08期 v.42 1096-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消纳与主动支撑场景的新能源电站储能配置方法

    夏玉裕;孔彬;王宝安;万杰星;

    新能源电站在兼顾促进消纳与主动支撑场景需求配置储能时,会面临不同场景随机复杂出现、时序交叉耦合的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消纳与主动支撑场景的新能源电站储能配置方法。基于新能源电站出力数据、日前功率预测数据、电网频率数据等,提取储能需求典型工况曲线,构建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利用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得出新能源电站储能配置最优解。针对实际新能源电站开展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2024年08期 v.42 1104-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奖惩机制碳交易的综合能源系统供需双响应低碳调控

    李艺丰;黄曲粲;闫朝阳;梁文腾;张振华;唐昊;周霞;魏聪;

    随着能源市场的深化改革,需求响应资源在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文章针对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了一个考虑阶梯型碳交易及供需双向响应的新策略。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奖惩机制的阶梯型碳交易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基于此模型,进一步提出了供需双向响应及其补偿机制;其次,针对该系统构建了一个优化调度模型,目标函数旨在最小化运营成本、需求响应补偿成本及碳交易成本的总和;最后,应用CPLEX工具箱对优化模型进行仿真求解。通过不同情景下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供需双向响应策略与碳交易机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24年08期 v.42 11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碳绿证市场机制的多区域电力系统低碳调度模型

    彭婧;徐慧慧;田云飞;柴宜;杨国林;

    传统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供应安全问题促使人们转向能源互联和低碳电力的研究方向。综合能源系统(IES)逐渐成为实现能源协调和节能减排的关键手段。为了管理碳排放和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利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绿色证书联合市场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模型。监管部门对碳排放量进行分配调整,可分别在碳交易系统和绿证市场系统两个渠道进行交换。评估了在IES中引入碳绿色证书市场机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绿色证书联合市场框架。采用组合双拍卖(CDA)机制进行竞价,确定绿色证书的最佳价格,建立了供热网络和天然气网络的优化模型,并将其与IES的约束相结合,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模型分析了碳交易系统、绿证市场系统以及天然气价格的变化对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显著提高IES效益并降低碳排放。

    2024年08期 v.42 1120-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混合深度神经网络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优化研究

    何宋杰;吕学勤;

    为提升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在短程驾驶过程中的燃油经济性,文章构建了一种基于混合深度神经网络的车速预测模型VBS-Net。该模型不仅进一步改良了基于VGG-Net结构的卷积网络,还引入了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对整个车速预测序列的时空依赖关系进行有效学习。同时考虑预测时域和输入序列长度对短程车速预测精度的影响,利用贝叶斯优化超参数进一步提升VBS-Net的预测精度。为解决能量管理策略的在线优化和计算效率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模型预测控制(MPC)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可以实现对氢气消耗、锂电池充电状态(SOC)维持、燃料电池使用效率三者的平衡优化。最后在3种实车工况下,将所提策略与基于规则的策略相比,燃油经济性分别提升了7.25%,9.94%和19.23%,且有更好的SOC维持特性。

    2024年08期 v.42 1127-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正>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项).[1]刘长浥,王伟胜,赵海翔,等.风力发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2-76.[1] Liu Changyi,Wang Weisheng,Zhao Haixiang,et al.Wind Driven Generator [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09.42-76.[2]江涛.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 Jiang Tao.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Beijing:The Chinese Science Press,1994.

    2024年08期 v.42 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启事

    <正>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期刊发行效率,扩大期刊影响,方便读者与编辑部的联系,自2016年起,《可再生能源》杂志自办发行。《可再生能源》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倾心爱护,使《可再生能源》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可再生能源》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能源与动力工程类)、CSCD来源期刊(C库)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的收录期刊。

    2024年08期 v.42 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